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板一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糊塗世界.卷六》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1>活過來,一板三眼2>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注解〕 (1) 孔聖人: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一板三眼:指一小節中有四拍的音樂節奏,節拍清楚,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板、眼,傳統戲曲中表示音樂的節拍名稱,每一小節中以檀板敲擊的強拍為「板」,以簽敲鼓按拍的次強拍和弱...
出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武是春秋時吳國大將,擅用兵法,助吳王闔閭成為霸主。他著有一本兵書,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即為著名的《孫子兵法》。該書〈計篇〉中有一段在討論用兵的要點,先直接點出用兵是項詭詐的行動,能打要裝作不能打,能用要裝作不能用;在近處要假裝離得很遠,在遠處也要裝作很近;對喜歡利益的敵人就去利誘他,對處於混亂的敵人就征服他;對有實力的敵人要有所防備,對強大的敵人要避而遠之;容易被激怒的敵人就去挑釁他,卑視我方的敵人就讓他們更自大;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著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出兵。兵法的奧妙,就是要應變制宜、看機行事...
鸞鳳和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陳國大夫懿氏為嫁女兒而占卜的卜辭。語本《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後比喻夫妻倆感情和諧。《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六出》:「似鸞鳳和鳴,相應青雲際。」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夜同寢晝同行,恰似鸞鳳和鳴。」
華而不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左丘明《左傳.文公五年》 2.語譯 只開花而不結果。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 3.故事內容 晉國大夫陽處父出使衛國回來,路過寧邑,客店的店主看見陽處父一表人才,就決定告別妻子去追隨他。結果還沒走出多遠,那店主不打算繼續跟隨下去。其妻子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我看見他的外貌,覺得不錯,但跟他一談話,就覺得他很討厭。這個人華而不實,我擔心跟了他,還沒有得到好處,就遭到他的陷害了。”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虛有其...
三思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公冶長》季文子1>三思2>而後行。子3>聞之,曰:「再4>,斯可矣。」 〔注解〕 (1) 季文子:即季孫行父(?∼西元前568),春秋魯國大夫,季友之孫。宣公八年繼襄仲執政,為人儉樸清廉,相傳家中婦女都穿布衣,而沒有人穿錦帛,馬廄裡的馬都只餵食草料而不餵食粟米,至於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也都只講求實用,而沒有名貴的金石玉器。人們稱其廉潔且忠誠,卒諡文。 (2) 三思:考慮多次。此「三」未必實指。 (3) 子:即孔子(西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
天衣無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子:趙鞅,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晉國人。趙武之孫,正卿。卒謚簡。(2)子產:公孫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其人博洽多聞,長於政治,為政寬猛並濟。時當晉、楚爭霸,鄭處兩大國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及卒,孔子為之涕。(3)則:依循、效法 故事 西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後,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 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 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於是,周王室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虞虢之謂也。』」 故事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後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麼辦?”荀息於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於這兩件寶...
如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雷貫耳」指像雷聲傳入耳朵樣響亮,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這句成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中,如元代鄭廷玉所寫的戲曲《楚昭公》,故事中寫到春秋時吳王闔閭珍愛的一把寶劍飛入楚國,為楚昭公所得。吳王屢次向楚昭公索劍,楚昭公都不肯還。吳王一氣之下,便下了戰書,結果楚國被吳國伍子胥等人打得大敗。楚國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國商借救兵,但秦王不肯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國痛哭七天七夜。秦昭公看申包胥日夜號哭,忠烈動人,心受感動,於是答應借申包胥十萬雄兵,命姬輦為主帥,助楚昭公復國。姬輦向申包胥報到時,申包胥即說:「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蒙秦王憐憫,發兵相救,有勞元帥領兵前往,真是楚國人民的萬幸!」這裡就用了「如雷貫耳」...
期期艾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卻說成「期期」,引得劉邦大笑,這件事就此作罷。 「艾艾」則是出自晉.裴啟《語林》。根據記載,三國時魏國大將軍鄧艾也有口吃的毛病,他在講到自己的名字「艾」時,老是重複說成「艾艾」。當時的丞相司馬懿聽了故意問他:「你一直說『艾艾』,到底是多少個『艾』?」鄧艾則回答:「就如『鳳兮鳳兮』代表一個『鳳』是一樣的。」「鳳兮鳳兮」出自於《論語.微子》,是楚人接輿唱給孔子聽的一首歌中的首句。原歌為:「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鳳兮鳳兮」是詩歌中常用的疊句,意思和一個「鳳兮」相同,鄧艾便以此為比喻。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結巴的樣子。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其理須如此。」 02.明.鹿善繼〈與孫相公書〉:「昨見王道長相說,一疏論閣臣分派票擬之,非謂軍國大事宜專責首輔擔當,已奉諭旨,此物極必返之機。」 參考詞語︰勢極必反注音︰ㄕˋ ㄐ|ˊ ㄅ|ˋ ㄈㄢˇ漢語拼音︰shì jí bì fǎn釋義︰猶「物極必反」。見「物極必反」條。 01.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齣》:「老夫待罪錦衣,多歷年所,門戶黨援,何代無之。總之,君子、小人,互為盛衰,事久則變,勢極必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