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8.8553 ms
共 17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土捏製成的人偶。[例]經過他巧手一捏,一尊唯妙唯肖的土人就呈現在眼前。
|
土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地的性質。元.趙孟頫〈題耕織圖詩.三月〉:「良農知土性,肥瘠有不同。」也作「土質」。
|
土壤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為討論土壤在工程力學應用方面的科學。主要的土壤力學性質,除了探討土壤的顆粒特性外,基於土壤的等向性、均質性與連續性的特性,探討土壤的變形與破壞特性。對工程而言,尤其是山坡地的開發時,土壤的力學特性提供了規劃、設計與施工的重要參考。同時由土壤的力學性質也協助我們在開發山坡地時的重要參考。
為力學中的一支,專門研究土壤在力場中的反應。土壤力學係由奧地利人德在基(Terzaghi)在1925年所創。他因為發現有效應力(effective stress)原理而建立土壤力學獨立的理論基礎。該原理可以下式表示之:
σ=σ'+u 式中,σ為總應力(total stress);σ'為有效應力;u為孔隙壓力(pore pressure)。土壤的力學性質(變形、強度等)係由有效應力所決定而不是由總應力所決定。 由於土壤力學的出現,土壩才可能建造成功且高百公尺以上,地下室開挖才可能深達數十公尺。 |
土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氣。《國語.周語上》:「古者,太史順時覛土,陽癉憤盈,土氣震發,農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上》:「土氣不養,稼穡不成者也。」
2.形容人的穿著、言行不合時尚,與「土裡土氣」同。如:「他的裝扮雖然土氣,觀念卻是十分前衛。」
|
黏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塑性與黏性的土壤,由直徑小於二百五十六分之一毫米的礦物細粒所組成。依成分的不同,可用於燒製磚、瓦、陶瓷器,或其他工業製品。
|
故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鄉、故國。唐.柳宗元〈鈷鉧潭記〉:「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
本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來生長的地方。《書經.多士》:「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幹止。」漢.孔安國.傳:「汝多為順事,乃庶幾還有汝本土。」《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南單于遣子入侍,奉奏詣闕。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鴈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本土。」
2.殖民國家本國的領土。相對於殖民地而言。
|
土壤碳/氮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中總碳與總氮含量的比值,土壤中碳、氮來源主要來自土壤中動、植物殘體及人為施用的有機肥料中所含的碳、氮化合物。土壤中的碳/氫比愈高,表示生物所需的氮源養分愈不足,造成土壤中缺乏有效氮之現象,作物常因而缺氮,導致生育受阻。反之碳/氮比太低,表示土壤氮源過分充裕,可能導致土壤氮素之釋放,引起銨態氮或硝酸態氮含量過高,因而形成氮素的水體污染。一般而言,正常的土壤碳/氮比應在10/1~12/1之間最為適宜。
|
土壤貧瘠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土壤退化。土壤環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劣化的綜合表徵,如表現出有機質含量下降,營養元素缺乏,土壤結構破壞,土壤被侵蝕,土層變薄,土壤發生酸化、沙質化等。
在這些表徵中,有機質含量的下降可以作為土壤退化的一項重要指標,其與土壤的許多屬性是相關聯。例如,中國東北地區初墾的黑土,有機質含量在7-10%,但開墾不到百年,土壤有機質已下降到3-4%,有的甚至僅在2%左右。黃淮海地區的耕地中尚有大面積的旱澇地未曾徹底改良,過去為了提高產量,曾發展灌溉而未考慮排水條件,結果引起嚴重的土壤鹽化。中國南方地區森林被砍伐後,土壤有機質含量由5-8%降至1-2%,土壤肥力明顯減退。因此... |
半截入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土,埋葬。「半截入土」比喻將不久於人世。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一二:「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也稱為「半截身子入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