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故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鄉、故國。唐.柳宗元〈鈷鉧潭記〉:「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故土難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戀鄉土,不願遷移。如:「故土難移,落葉歸根,是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鄉里。如:「故土」。《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唐.劉威〈旅懷〉詩:「老將何面還吾土,夢有驚魂在楚鄉。」
捨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記憶猶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接觸過的人或事,還記得很清楚,就像最近才發生的一樣。如:「三十年前離開故土的那一幕,我至今記憶猶新。」
生不逢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不逢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大雅.桑柔〉一詩描述的是戰亂之中百姓的流離失所,以及蒼生憂傷哀痛的心情。其中一段如此寫著:真是無限的悲痛啊!我思念著家園故土。難道是生得不是時候,偏偏遇到了上天盛怒,降下了災禍。天地之間無窮廣大,卻找不到一處可安身的所在啊!這首詩也有人以為是周厲王的大臣芮良夫諷刺厲王的詩,作者藉詩反映當時君王無道,小人掌權,人民陷於水深火熱的景況。後來「生不逢辰」這句成語就從「我生不辰」詩句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遇不到好時機,命運坎坷。
安土重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居故土,滋生情感不肯輕易遷徙。《漢書.卷九.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東周列國志》第七八回:「自古道:『安土重遷。』說了離鄉背井,那一個不怕的?」
自投羅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鏡花緣》第一○回:「老夫為痴兒賓王所累,萬不能復回故土,自投羅網;況已老邁,時光有限。」
侍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侍君王左右。《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君厭承元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