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11.04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澆瓜之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梁國不報復楚人毀瓜的仇恨,反而暗中澆灌楚瓜,使兩國和睦交好。典出漢.劉向《新序.卷四.雜事》。指人以德報怨,對與自己有仇恨的人施予德惠。《晉書.卷一一三.苻堅載記上》:「昔荊吳之戰,事興蠶婦,澆瓜之惠,梁宋息兵。」也作「灌瓜之義」。
無地可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國,難道你就不可憐你姊姊嗎?」魏無忌聽了十分憂心,就讓門客辯士用種種方法去勸說魏王,但魏王害怕秦國報復,始終不肯答應。後來魏無忌用侯嬴的計謀,將兵符盜出,假託王令,並殺了大將軍晉鄙,奪取兵權。他再從中挑選精兵八萬,打敗秦軍,解救了邯鄲,保存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還親自到國境上迎接魏無忌。魏王很生氣魏無忌偷盜兵符、假託命令並殺了晉鄙。魏無忌自己也知道魏王不悅,所以他讓將軍帶領著他們的軍隊返魏,自己和門客則留在趙國。趙孝王感激魏無忌大力相助,於是和平原君商量,想將五個城邑封給魏無忌。魏無忌聽到這個消息,神態驕矜,顯出自以為有功的樣子。門客中有人勸魏無忌說:「有些事不可以忘記,但有些事不能不忘記。別...
疲於應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巫臣也出面阻止,結果自己卻娶了她而投奔晉國,子反也對他怨恨在心。楚共王即位後,子重和子反二人聯手報復巫臣,殺了他的族人子閻、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向晉國要求出使吳國,到了吳國,便訓練他們的軍隊,教導他們打仗的技藝,然後唆使他們出兵攻打楚國以及他們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
寒灰復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沒多久,梁國內史官正好出缺,朝廷再度重用安國,派他做了內史官。田甲一得知這個消息,害怕韓安國會向他報復,於是就慌張的趕緊逃跑。韓安國因為找不到田甲,就放話說:「田甲如果再不出現,我就要殺他整個家族。」田甲聽到消息後,非常害怕,只好打著赤膊,去向韓安國請罪。然而韓安國卻不與田甲一般見識,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很有器度的原諒、善待他。後來「死灰復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出現「死灰復燃」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八.啟.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以血洗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仇敵的血來償還血債。比喻採取激烈的報復行動,輾轉殺戮。《舊唐書.卷一二七.源休傳》:「汝國已殺突董等,吾又殺汝,猶以血洗血,汙益甚爾。」也作「以血償血」。
無地自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國,難道你就不可憐你姊姊嗎?」魏無忌聽了十分憂心,就讓門客辯士用種種方法去勸說魏王,但魏王害怕秦國報復,始終不肯答應。後來魏無忌用侯嬴的計謀,將兵符盜出,假託王令,並殺了大將軍晉鄙,奪取兵權。他再從中挑選精兵八萬,打敗秦軍,解救了邯鄲,保存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還親自到國境上迎接魏無忌。魏王很生氣魏無忌偷盜兵符、假託命令並殺了晉鄙。魏無忌自己也知道魏王不悅,所以他讓將軍帶領著他們的軍隊返魏,自己和門客則留在趙國。趙孝王感激魏無忌大力相助,於是和平原君商量,想將五個城邑封給魏無忌。魏無忌聽到這個消息,神態驕矜,顯出自以為有功的樣子。門客中有人勸魏無忌說:「有些事不可以忘記,但有些事不能不忘記。別...
行為問題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自四個目標:獲得注意(attention getting)尋求權力(powerseeking)心存報復(revenge)表現無能(feelings of inadequacy)因而教師在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應該先釐清其目標的類型,才能採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杜絕其違規行為再度出現。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行為問題處理英文關鍵字:Behavioral problems handling 參考資料高博銓。班級經營實踐與策略。課程與教育學刊,第25卷第四期,2008出版,頁87。
校園性騷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務評等原則3. 機會公平原則4. 專業原則5. 保密原則6. 不迴避原則7. 迴避原則8. 禁止任何報復行為原則9. 適法性原則10. 尊重與諮商輔導當事人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校園性騷擾 參考資料註1.陳金定著(2004,初版)。兩性關係與教育 (頁568~579)。臺北市:心理出版。
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仇隙而報復。如:「這件因尋仇而造成的傷害案,正由警方調查處理中。」
鮮得要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月氏人離開故鄉,向西逃到大夏國附近,逐漸安定下來。那裡土地豐饒,民生安樂,十幾年過去後,月氏人已沒有報復匈奴的念頭了。張騫又從月氏到了大夏,希望藉由大夏得到與月氏合作的機會,卻仍無法達成目標。在那裡待了一年多也沒有進展,只好打道回府。在回程的路上,又被匈奴俘虜,滯留了一年多後,適逢單于過世,匈奴國內情況混亂,張騫才找到機會帶著妻子及一名部下逃回國。文中「不得月氏要領」,即是指張騫達到與月氏結盟的目的。後來「不得要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無法掌握要點或主旨。「要領」本來指「腰領」,後來轉讀為重要之「要」,遂讀四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