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經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義,正之經典,雖不悉變,亦頗有改。 〔注解〕 (1) 逢:袁逢,東漢汝南汝陽人,生卒年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之禍。獻帝時為司空,與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 (4) 私謚:古時對道德、功勛、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後常由親屬或門生故吏加以諡號,稱為「私諡」。相對於君主封贈的諡號而言。謚,同「諡」。
蒲鞭不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為官者的仁政和寬厚。參見「蒲鞭示辱」條。宋.陸游〈江東韓漕晞道寄楊庭秀所贈詩來求同賦作此寄之〉詩:「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錢流倉粟紅。」
省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息事寧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術,建初四年(西元79)召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班固等據以作成《白虎通義》;又詔曹褒定漢禮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遺規,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史家將他與明帝媲美,兩朝合稱「明章之治」。章帝為人寬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鉆鑿之類的酷刑。章帝曾下詔,命令所有的官員,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驗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間互相告發,一律不得受理,為政以不得生事擾民為重點。後來「息事寧人」演變為成語,用來指平息紛爭,以使彼此相安。
蒲鞭不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施政者寬厚仁政。參見「蒲鞭示辱」條。宋.陸游〈賽神曲〉:「歲歲賜粟,年年蠲租,蒲鞭不施,圜土空虛。」
恩威並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的態度寬厚或嚴厲都公正明白。《隋唐演義》第八二回:「詔語恩威並著,懾伏其心,務使可毒拱手降順。」也作「恩威並行」。
陪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封建制度下,增封諸侯的土地稱為「陪敦」。引申有裨補的意思。《左傳.定公四年》:「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漢.毛亨.傳:「陪,增也;敦,厚也。」唐.孔穎達.正義:「言既封為大國,地方五百里,又分以土田更增彼寬厚為七百里也。」也作「培敦」。
引經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義,正之經典,雖不悉變,亦頗有改。 〔注解〕 (1) 逢:袁逢,東漢汝南汝陽人,生卒年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之禍。獻帝時為司空,與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 (4) 私謚:古時對道德、功勛、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後常由親屬或門生故吏加以諡號,稱為「私諡」。相對於君主封贈的諡號而言。謚,同「諡」。
綽綽有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綽綽有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綽綽有餘」原作「綽綽有裕」,出自於《詩經.小雅.角弓》。這一首詩是在勸告王朝貴族不要疏遠兄弟親戚而親近小人。兄弟之間應該和睦而不疏遠,在上位者是人民的模範,如果本身疏遠了兄弟親戚間的關係,人民就會仿效;相反地,如果在上位者,與兄弟和睦,人民也會跟著做。兄弟間的感情融洽,相處就會寬厚;感情不融洽,就會互相殘害。後來「綽綽有裕」轉為「綽綽有餘」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各方面非常寬裕,足以應付所需。
解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田獵圍捕野獸時,收去三面網,只留下一面,不忍趕盡殺絕。比喻寬厚有仁德。《南史.卷二六.袁湛傳》:「幸因約法之弘,承解網之宥,猶當降等薪粲。」《樂府詩集.卷二○.鼓吹曲辭五.南朝梁.沈約.漢東流》:「至仁解網,窮鳥入懷。」
北方之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路向孔子問強。孔夫子答稱南方之人性柔弱寬厚,不報無道,是南方之強;北方之人則性剛勁,以力服人,為北方之強。見《禮記.中庸》。後多以北方之強喻剛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