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誰。《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
亭亭玉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振動翅膀。〔參考資料〕 晉.張協〈玄武館賦〉(據《藝文類聚.卷六三.居處部三.館》引)遂築館而起廬,既號玄武,是曰石樓。……於是高樓特起,竦峙岧嶢,飛甍四注,上概浮霄,直亭亭以孤立,迎千里之清飆。
|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刮目相待注音︰ㄍㄨㄚ ㄇㄨˋ ㄒ|ㄤ ㄉㄞˋ漢語拼音︰guā mù xiāng dài釋義︰即「刮目相看」。見「刮目相看」條。
01.《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源)
02.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七.徐阮鄰師詩》:「徐阮鄰師以名孝廉出宰秦中,大吏皆刮目相待。」 參考詞語︰刮目視之注音︰ㄍㄨㄚ ㄇㄨˋ ㄕˋ ㄓ漢語拼音︰guā mù shì zhī釋義︰即「刮目相看」。見「刮目相看」條。
01.《北齊書.卷三四.楊愔列傳》:「常謂秦王不甚察慧,從今已後,更欲刮目視之。」 參考詞語︰刮目相觀注音︰ㄍㄨㄚ ㄇㄨˋ...
|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敢然也。……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巿,卒興吳國,闔廬為霸。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髮而為狂,無益於殷、楚。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2>也,是以杜口3>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姦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姦;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
|
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顯示、表示。通「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項籍》:「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
|
肅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
醉翁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醉翁:歐陽修(西元1007∼1072),或作「歐陽脩」,字扑籜,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諡文忠。有《新五代史》、《文忠集》、《六一詞》等,並與宋祁合修《新唐書》。
(2) 寓:託付、寄託。
|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址,有門曰朝天,南循其陝為太宮,又南為相府,斗拔起數峰,為萬八盤嶺,下為鈞天九重之居,右為複嶺,設周廬之衛止焉。舊傳讖記1>曰:「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騫2>鳳舞到錢塘。山明水秀無人會,五百年間出帝王。」錢氏有國,世臣事中朝,不欲其語之聞,因更其末章三字曰「異姓王」,以遷就之,讖實不然也。東坡作〈表忠觀碑〉,特表出其事,而讖始章。 〔注解〕
(1) 讖記:預言未來的圖錄、文字。讖,音ㄔㄣˋ。
(2) 騫:音ㄑ|ㄢ,飛起。
|
古道熱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安,叫了聲:「老伯。」隨鳳占便曉得是老頭子的兒子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清.鄒弢《三借廬筆談.卷四.余成之》。〔參考資料〕 清.鄒弢《三借廬筆談.卷四.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楊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熱腸,頗有任俠氣。余因馬君相如,獲與君交。余多愁,復性懶,君馳書規誡,言不憚煩。
|
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墜」、「順流而下」。《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