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0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從四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率領她們按時輪值王所,協助皇后處理各項事務。而所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指的是婦人應有貞節柔順的德行、委婉得體的應對辭令、溫雅的體態舉止、熟練的工作技能。這四項要求,就是「四德」。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三從四德」,用來指舊時婦女必須具備的德性。
順水推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水推舟」就是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這是來自於生活經驗的成語。比喻順應情勢行事。唐.釋德行《四字經》,其中就有「順水流舟」的說法,可見這句成語使用得相當早。在《紅樓夢》第四回提到賈府親戚薛蟠打死了人,賈雨村接辦此案,不知是該依國法裁辦呢?還是要考慮到賈府的面子?正傷腦筋中,他的屬下就建議他說:「小的聽見老爺補陞此任係賈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賈府之親,老爺何不順水行舟,做個人情,將此案了結,日後也好去見賈王二公。」這裡的「順水行舟」和「順水推舟」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借著形勢力量,讓事情發展下去。今日所說的「順水人情」,也是這個意思。另外在《三俠五義》第四九回裡,說到包公要江樊和黃茂兩人去跟蹤一隻來...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由此可以看出,桓溫認為要讓美名流芳後世,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能讓臭名傳於後世,也應算是值得自...
衣冠禽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冠禽獸」的「衣冠」指穿著體面,像個有修養的正人君子;「禽獸」則指品德行為像禽獸的野蠻無禮。所以「衣冠禽獸」指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這句成語見於戲曲小說中,用來責罵那些裡外不一,惡行惡狀的小人。例如明代陳汝元寫的《金蓮記》第七齣裡面寫到一個名叫賈儒的人,他平時裝著讀書人的派頭,骨子裡卻是個行為卑劣、壞事做盡的偽君子。所以人人都罵他是「衣冠禽獸」。「衣冠禽獸」一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比喻品德敗壞的人。
心灰意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皈依佛門,保護唐僧上西方取經,將功折罪。千辛萬苦到此,今天半途而廢,豈不是違了菩薩的好意,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行者說:「兄弟說的也是,我火眼金睛,奈何師父不聽我的,故我有些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八戒,你說說看?」八戒說:「我剛才失口亂說了幾句,其實也不該散。」行者喜道:「兄弟們,還要來結同心,收拾行李馬匹,上山找那妖怪,搭救師父去。」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意氣消沉2. 相反詞雄心勃勃雄心萬丈 五、例句 看到他如此狠心,我不免心灰意冷了。
三頭六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頭六臂」原作「三頭八臂」,為佛家用語,指阿修羅神的長相,生有三顆頭顱,八條臂膀,《法苑珠林.卷五.六道篇.脩羅部.述意部》便說:「並出三頭,重安八臂」。阿修羅為梵語Asura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在佛教中認為雖屬天界,但無天人的德行,性情險詐,所以稱「非天」。而又因其體形高大,力大無比,故其「三頭八臂」之形象亦有力量強大的象徵,但後來「八臂」多作「六臂」,「三頭六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本領大,力強可畏。
井井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井井有條」原作「井井有理」。荀子,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提倡性惡之說,與孟子之性善說相對。《荀子》此篇主要在論述大儒對於當世的作用,另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等幾類人的德行,並且強調學習與法度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條理,端莊肅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
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品格和德行。《儒林外史》第九回:「一日,三公子向四公子道:『楊執中至今並不來謝,此人品行不同。』」《紅樓夢》第六五回:「尤二姐道:『我雖標致,卻無品行,看來到底是不標致的好。』」
瞠乎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淵在孔子弟子中最為賢良,雖然貧困,卻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然奮發好學,在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裡,名列於德行科。在《莊子.田子方》中,曾用他們師生為例,來說明道家自然無為的道理。文章中記載了孔子和顏淵的一段對話。有一天顏淵請教孔子:「夫子走的時候,我也跟著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快跑時,我也跟著快跑。可是當夫子奔走速度達到非常快速的時候,我卻只能在後面瞪大眼睛遙望。」顏淵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模仿、跟上腳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歸向他。這些在顏...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如何治民,孔子曾說:「用政令和刑罰來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並無自發的知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教導人民,人民不但能夠知恥,而且能自發地改邪歸正。」老子也說:「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即使執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卻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卻不斷地宣導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罰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都可以逃脫,然而政治清明,沒有什麼作姦犯科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