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1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未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表、模型、電腦類比等進行預測。在上述兩類方法中,應用較廣的有趨勢外推法、特爾斐法、關連樹法、未來情景設想法、類推法等。預測的分期一般分為 3種:①短期預測(10年以內),②中期預測(20~25年),③遠期預測(25年以上乃至千年)。很多國家的教育未來學學者大多致力於對西元2000年時的教育預測。教育未來研究有長遠意義和現實意義。其主要作用是為教育決策者制訂短期、中期、遠期的教育發展規劃及其政策服務,為他們提供有關學齡人口、人才需求、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式諸方面的科學預測和選擇方案;同時,根據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新問...
感極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達四年的戰爭。至此,割據藩鎮相繼歸順,朝廷的威信為之一振。劉禹錫寫的〈平蔡州〉詩即是描寫這場戰爭的情景。長達四年的戰爭結束後,城裡到處響著和平的音樂,大家回憶起戰爭時的舊事,都對「漢家飛將」李愬救眾人於水火,讓大家免於再受戰爭之苦,感激得涕淚俱下。後來「感激涕零」這句成語,就從文中「相與感激皆涕零」一語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感謝。
目眩神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花撩亂,心神搖盪。形容所見情景令人驚異。《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攜著娘子的手,出了園門,一手拿著金杯,大笑著,在清涼山岡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後三四個婦女,嘻嘻笑笑跟著。兩邊看的人目眩神搖,不敢仰視。」也作「目眩魂搖」、「目眩心花」、「目眩神迷」、「目眩神馳」、「神搖目眩」。
數位相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愈少。其缺點是所拍到的照片變愈黑暗,但是優點是對快速移動中的目標(如:遊戲中的嬰兒)可以捕捉當下的情景,而減少拍攝結果是模糊的情況。一般口袋型數位相機(point-and-shoot, non-DSLR)可能是由內部電腦自行調整,而無法直接調整快門速度;即使如此,快門速度仍可以透過調整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ensation)與底片感光速度(ISO)來間接控制。以 Canon PowerShot SD850 IS為例,其快門速度是介於 15秒 ~ 1/1600秒之間。15秒 ~ 1秒間的快門時間可以直接由手...
王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篇《聖主得賢臣頌》這篇文章怎麼寫。王褒是頗費了一番斟酌。構思時他想到了馬,所以文中便出現了馬跑的“情景”,“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曆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壹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王褒以寫馬寫出善禦者六轡在手,操縱自如,意在用良禦禦駿馬比喻聖主得賢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宣帝勵精圖治的景象。這篇文章是王褒散文的代表作,描述十分生動,音樂也頗為急促,使人如見其馬,如聞其聲。這篇文章深得漢宣帝的好感,他任命王褒為待詔,不久又升為諫議大夫。 著作及觀點除了《聖主得賢臣頌》,王褒又寫有《僮約》,這是他...
春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天的情景、意興。南朝梁.蕭子範〈春望古意〉詩:「春情寄柳色,鳥語出梅中。」唐.李群玉〈感春〉詩:「春情不可狀,豔豔令人醉。」也作「春戀」。
駭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水流花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摭言》曾稱他「詩篇妍麗,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評價。在這首詩中,李群玉描寫了在暮春之時送友人離去的情景,藉著落下的花瓣隨著水流而去,更讓人平添幾許依依愁緒。「落花流水」本來是客觀的自然景色,在詩人墨客眼中成了離愁、哀傷的象徵。這種意象的借用,像趙嘏的「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祐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五代時,南唐李後主有一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裡頭有兩句:「流水落花歸去也,天上人間。」用「流水落花」來描述自己亡國前的種種已經不可再行擁有,現在和過去猶如天上人間般的不同。這裡「流水落花」詞序雖然顛倒,意思是一樣的。所以後來「落花流水」多被用來形容零落殘敗,雜亂的景象。
年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年時所張貼的應節圖畫,用以討吉祥或增添歡樂的氣氛。如楊柳青年畫。[例]這幅年畫裡繪有舞龍舞獅,表現出年節時熱鬧的情景
雞鳴犬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啼狗叫。形容鄉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三國演義》第六○回:「雞鳴犬吠相聞,市井閭閻不斷。」也作「雞鳴狗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