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隨波同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注解〕 (1) 凝滯:停滯不動。
鵠面鳥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飢餓枯瘦、面容悴。元.王惲〈入奏行美聖政而重民急也〉詩:「扶羸載瘠總南逋,鵠面鳥形猶努力。比之坐斃不相保,趁熟庶幾延旦夕。」也作「鳥面鵠形」。
虐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暴苛刻的政治。《孟子.公孫丑上》:「民之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者也。」《史記.卷三.殷本紀》:「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
直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竟是。宋.向滈〈南鄉子.臨水窗兒〉詞:「受盡孤悽,極目風煙說與誰。直是為他悴損,尋思。」
荊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奸臣、小人。《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三》:「繁華有悴,堂上生荊杞。」
慘綠愁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風雨摧殘的落花敗葉。宋.柳永〈定風波.自春來〉詞:「自春來、滲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宋.張孝祥〈減字木蘭花.枷花搦柳〉詞:「慘綠愁紅,悴都因一夜風。」也作「愁紅慘綠」。
毀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哀戚悴的面容。《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戴良傳》:「及母卒,兄伯鸞居廬啜粥,非禮不行;良獨食肉飲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毀容。」
枯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枯槁貧瘠。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予頃在南鄭,見一軍校,火山軍人也。言火山之南,地尤枯瘠,鋤钁所及,烈焰應手涌出。」《聊齋志異.卷一.瞳人語》:「許時不窺園亭,珍珠蘭遽枯瘠死。」
飢寧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飢不擇食」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公孫丑上》1>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五燈會元.卷五.丹霞天然禪師》、《五燈會元.卷一一.神鼎洪諲禪師》。〔參考資料〕 ■《五燈會元.卷五.丹霞天然禪師》訪龐居士,見女子靈照洗菜次,師曰:...
逐浪隨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注解〕 (1) 凝滯:停滯不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