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0.71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既往不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麼木材比較好?」他回答說:「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時是用松木,殷商時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讓人民『戰栗(通「慄」)』。」孔子後來聽到宰我這番話,覺得他隨便猜測古人的用意,毫無根據,十分不妥當,就說:「已做過的事就不便再解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說話小心,對沒有把的事不要亂加臆測。「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個成語,表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的意思。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重兵的影響力,進而與楚、漢三足鼎立。〈薛宣傳〉內容則是表述漢成帝責備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內,怠忽職守,導致國家穀倉空虛,使得百姓挨餓,流亡離散各地,幾萬人因此生病而死。後來「顛沛」和「流離」被合用成「顛沛流離」,用來形容生活困迫不安,四處流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手執。《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3.主持、掌。《詩經.小雅.節南山》:「秉國之均,四方是維。」《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王儒信)勸讓自為大冢宰,總秉眾務,收密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住。《詩經.鄭風.遵大路》:「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兮。」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摻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辭。」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誠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軟弱,王室政權完全掌在諸侯國的鄭武公和其子鄭莊公手裡。對於這樣的情況,周平王常常覺得不安,所以想將部分權力轉移到虢公手上。鄭莊公得知後,前往質問,周平王懾於莊公的氣勢,只好趕緊否認,並且與鄭國交換人質以示誠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便真地將政權移轉到虢公手裡。鄭莊公大為憤怒,於是強奪了周朝兩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報復。周、鄭兩國從此交惡。史家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如果承諾不是發自於內心,即使強留人質作為抵押,仍然無法保證彼此能信守約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循禮法,即使沒有任何抵押物,也不會破壞盟約。...
如虎添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虎添翼」意指本就兇猛威武的老虎,若添上了翅膀,將變得更加神勇無敵,此語見於諸葛亮所撰著的兵書《將苑》。《將苑》一書,內容主要論述用兵領將的謀略與技巧,〈兵權〉為其首篇,主要談論將領掌兵權的重要性。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實際權力。軍隊中的將領若能執管兵權,掌操控軍隊的威勢,如此統兵馭將,將如猛虎插上雙翅,可以翱翔於天下各方,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靈活而充裕地因應。反之,則如魚、龍離開了江海湖泊,再也無法遨遊嬉戲於浪濤之上。諸葛亮文中以「譬如猛虎,加之羽翼」比喻將帥掌有兵權,能依自己的意志指揮軍隊,使軍力發揮到極限,使戰力更加強盛。後來「如虎添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強...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畫竹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後比喻計畫周詳,有成功的把。語本宋.晁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例]對這場比賽,他早已胸有成竹,一定可以獲勝。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次,才得見。◎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後用「三顧茅廬」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玉。《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懷瑾瑜兮,窮不知所示。」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稍縱即逝,難以把。[例]富貴功名如浮光掠影,轉眼成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