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1.92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舞弄文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況且古時候的伊尹、姜子牙等人,都有匡扶天下的才能,也沒聽說他們一生中研究過什麼經文典籍,難道也要他們效法那些書生志得意滿於筆硯之間,評論是非長短,賣弄筆墨文辭?嚴畯聽得無言以對。這裡的「舞文弄墨」就是用來比喻賣弄筆墨文辭。
師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法古代。《書經.說命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求魚緣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法天象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法天地的規模,如天地般深遠、偉大。比喻法術高強,變化多端。《西遊記》第六回:「卻說真君與大聖變做法天象地的規模,正鬥時,大聖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
不息自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強不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易經》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之典籍,因此常用天體的運行來警示人們。《易經.乾卦》的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語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周而復始,從未停止過,君子也必須效法天體的剛健不息,自己奮發圖強,永不停歇。其中的「不息」特別強調仁人君子們,要學習自然的強健,周而復始地運行,不論遭遇任何事,都能奮發不懈。後來「自強不息」就被用來指自己不斷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五裂四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四分五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四分五裂」原指四方受敵,國土易被分解割裂。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魏策一》。戰國時張儀在秦國任相國,受秦惠王重用,主張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打算讓六國背叛合縱之約以事秦。張儀到魏國遊說魏王,想讓魏國首先事秦,讓其他各國效法跟進。張儀告訴魏王說:「魏國土地縱橫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四周地勢平坦,暢通四方的諸侯國,又沒有名山大川的阻隔。從新鄭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兵馬飛馳,不用花多少力氣就可以到達。南邊和楚國接境,西邊和韓國接境,北邊和趙國接境,東邊和齊國接境,士兵必須駐守四面邊疆,總計防守邊塞堡壘的人不下於十萬。剩下可以和敵人對壘,保護國家安全的部...
喋喋不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2) 斅:音ㄒㄩㄝˊ,通「效」,效法。 (3) 東陽侯:張相如(?∼西元前165),西漢人。高祖六年以中大夫、河間守擊陳豨,力戰有功,封東陽侯。文帝十四年,為大將軍,出擊匈奴,卒諡武。 (4) 嗇夫:職官名。漢有虎圈嗇夫,為管理虎圈的小官。嗇,音ㄙㄜˋ。 (5) 諜諜:說話不止的樣子。諜,同「喋」,音ㄉ|ㄝˊ。 (6) 利口捷給:辯才敏捷,能言善道。 給,音ㄐ|ˇ,敏捷。見「利口捷給」。 (7) 刀筆之吏:掌案牘的書吏。 (8) 文具:文書具備而無實際作用。 ◎2《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漢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
師心自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芒:通「茫」,不了解、一無所知。 (2) 成心:成見,即對人事存有主觀之見。 (3) 師:效法、採用。 (4) 越:意當指「越國」。
言行足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繆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也因而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並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也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一向對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應盡的職責,卻發生這種「大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決定學習屈原、左丘明、孫武等古人,發憤著書,以成一家之言。「謬」是錯誤的意思,「大謬不然」指事情十分荒謬,錯得離譜。後來「大謬不然」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大錯特錯,與事實完全不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