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9.8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烏紗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烏紗製成的帽子。原為便帽,明代始定為官帽,亦指官職。《明史.卷六七.輿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也稱為「紗帽」、「烏紗」。
開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解、開導。《荀子.儒效》:「教誨開導成王,使諭於道而能揜跡於文武。」《紅樓夢》第一一回:「好妹妹,媳婦聽你的話,你去開導、開導他,我也放心。」
輕車熟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之先後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無求於人,其肯為某來耶?」從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於家。方今寇集於□,師環其疆,農不耕收,財粟殫亡,吾所處地,歸輸之塗,治法征謀,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義請而彊委重焉,其何說之辭?」 〔注解〕 (1) 決:隄防被沖毀。 (2) 肆馬:四匹馬。古代一車駕四馬。 (2) 王良:春秋晉國人,生卒年不詳。善御。 (3) 造父:西周穆王時善御者,生卒年不詳。王使造父御,西遊忘返。及徐偃王反,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自此為趙氏。父,音ㄈㄨˇ。
穎脫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脫穎而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脫穎而出」原作「穎脫而出」。據《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選出十九個,剩下的都不符合條件。這時,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平原君問:「你在我門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說:「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你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現在自我推...
文恬武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武官員安於逸樂嬉遊,形容天下承平無事。亦用以形容文武官員苟安度日,不務國事。唐.韓愈〈平淮西碑〉:「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為當然。」
過橋抽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過河拆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快刀斷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快刀斬亂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快刀斬亂麻」原來可能作「快刀斬亂絲」。三國吳.謝承的《後漢書》中記載一則東漢方儲的事蹟。方儲學習《易》經,精通圖讖,並且擅長天文。東漢章帝時任命他為郎中,他認為自己文武兼備,可以勝任這個職位。章帝賞識他的才能,給了一大把亂絲讓他整理,只見他拔出佩刀,將亂絲斬斷,然後說:「反經任勢,臨事宜然。」意思是:處理事情應當順應情勢讓它回歸常理。這個故事本來說的是「快刀斬亂絲」,後來可能是「亂絲」如「亂麻」,所以演變成「快刀斬亂麻」這句成語。「亂麻」的用法如《紅樓夢》第六回:「竟如亂麻一般,並無個頭緒可作綱領。」「快刀斬亂麻」,就用來比喻以果斷迅捷的手段解決...
木人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夏統》夏統字仲御,會稽永興人也。……後其母病篤,乃詣洛市藥。會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並至浮橋,士女駢填,車服燭路。統時在船中曝所市藥,諸貴人車乘來者如雲,統並不之顧。太尉賈充怪而問之,統初不應,重問,乃徐答曰:「會稽夏仲御也。」……充欲耀以文武鹵簿,覬其來觀,因而謝之,遂命建朱旗,舉幡校,分羽騎為隊,軍伍肅然。須臾1>,鼓吹2>亂作,胡葭3>長鳴,車乘4>紛錯,縱橫馳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褂襡5>,炫金翠6>,繞其船三匝7>。統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8>是木人石心也。」統歸會稽,竟不知所終。 〔注解〕 (1) 須臾:片刻、暫時。 (2) 鼓吹:儀仗樂...
黷武窮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輒稱病不應。虞乃密謀討之,以告東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虞乃止。 〔注解〕 (1) 瓚:公孫瓚(?∼西元199),字伯珪,東漢遼西令支人。曾令烏桓遠竄塞外,又鎮壓黃巾軍有功。後與袁紹相爭冀州,兵敗自焚而死。瓚,音ㄗㄢˋ。 (2) 紹:袁紹(?∼西元202),字本初,東漢汝陽人。曾起兵討董卓,後據河北,與曹操戰於官渡,大敗,發病而死。 (3) 虞:劉虞(?∼西元193),字伯安,東漢東海郯人。董卓為政時,授大司馬,封容丘侯。後討伐公孫瓚,兵敗被殺。 (4) 稟假:俸給與借貸。假,音ㄐ|ㄚˇ,借貸、預支。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顧炎武《明季實錄.文武臣死節紀》:「或慷慨捐軀,或從容就義,此皆忠並日月,氣壯山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