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83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超群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絕倫逸群注音︰ㄐㄩㄝˊ ㄌㄨㄣˊ |ˋ ㄑㄩㄣˊ漢語拼音︰jué lún yì qún釋義︰猶「超群絕倫」。見「超群絕倫」條。 01.《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關張馬黃趙傳.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源) 02.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七.書簡四.答安東守約書三○首之四》:「況賢弟未嘗晤接,而才識絕倫逸群,筆則筆,削則削,雖有知我,寧無罪之者哉?」  參考詞語︰絕類離倫注音︰ㄐㄩㄝˊ ㄌㄟˋ ㄌ|ˊ ㄌㄨㄣˊ漢語拼音︰jué lèi lí lún釋義︰猶「超群絕倫」。見「超群絕倫」條。 01.唐.韓...
大眾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祀厲鬼。即使在民間,也有不少人家出錢出力,興建祠、堂,來收容這些厲鬼。這些祠廟,遍布全臺。大眾爺分為文武兩種:文大眾爺指的是貧病路倒的屍骨,武大眾爺指的則是喪生於兵戎或械鬥的亡魂。演變至今,與大眾廟性質相同的小廟,包括有應公、百姓公、金斗公、萬善祠等,都是收集無主骨骸的廟。其實大眾爺是臺灣民間想像出來的陰神,具有支配其他鬼魂、守護地方的神力,因此常被比喻為「陰間的警察局」,因此若有棘手難辦的案子,也會尋求大眾爺幫助。大眾爺是臺灣特殊的民間信仰,深入民間、隨處可見,也為臺灣早期分類械鬥、族群遷徙的歷史留下見證。(註1,2)...
紀曉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纂《四庫全書》外,還先後當過武英殿和三通館的纂修官等,稱一時之大手筆;當考官,兩次任鄉試考官,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故門生甚眾,為國家選拔了不少人才。紀曉嵐卒後,歸葬故里,朝庭派員臨穴致祭,嘉慶皇帝御賜碑文,極盡人臣之榮哀。  紀曉嵐之所以成為歷史名人,並非因為像電視劇裏描寫的那樣“鐵齒銅牙”,善於鬥狠。而是在於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總纂了《四庫全書》和著作了《閱微草堂筆記》。
松喬之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松喬指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松喬之壽比喻長壽。《隋書.卷七一.誠節傳.皇甫誕傳》:「願王奉詔入朝,守臣子之節,必有松喬之壽,累代之榮。」唐.魏徵〈論時政疏〉:「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
格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窮究事物的道理。《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蘇軾〈謝兼侍讀表〉:「恭惟皇帝陛下,聖神格物,文武憲邦。」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放蕩不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放蕩不羈」係由「放蕩」及「不羈」二語組合而成。 「放蕩」是出自《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具有文學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讚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
行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官廳的公文往來。《儒林外史》第一回:「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文明小史》第一回:「齊巧這年春天,正逢歲試,行文下去,各學教官傳齊廩生,攜帶門斗,知會了文武童生,齊向府中進發。」
周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5~210)字公瑾,漢末舒(今安徽省廬江縣)人。有文武才,輔佐孫策平定江東,為吳水軍都督,敗曹操於赤壁,拜前將軍,領南郡太守。也稱為「周郎」、「周公瑾」。
科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歲試、科試。由各縣級政府主辦。合格者稱為「生員」,習慣上稱為「秀才」。歲試: 逢辰、戌、丑、未年 文武童生並考。科試 逢寅、申、己、亥年,僅限文童生考。 舉人考試稱為「鄉試」由省級政府在各省省會在秋八月舉辦,三年一科又稱為「乙科」,即為府試,由生員參加,錄取者稱為「舉人」。 會試會試為三年一科,逢丑、未、辰、戌為會試之年該年二月在京師舉行的會試。由舉人參加,錄取後,稱為「貢生」(貢士),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前十名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為「會魁」。貢士再經過「保和殿」覆試,且列等,才有資格參加殿試。殿試又稱「廷試」...
趟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劇中,演員右手執鞭揮舞,通過成套、連續的手勢、身段、舞步,配合快速的鑼鼓節奏,表演騎在馬上慢走、奔騰或下馬、轉身停住等姿態。趟馬時只舞不唱,文武戲各行角色都有此動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