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3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與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與倫比」的「倫比」,是可以互相匹敵的意思。如唐.韓愈〈論佛骨表〉:「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便是形容皇帝莊嚴尊貴、英明武勇,千百年以來,沒有別人可以相比。在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漢獻帝只是傀儡,沒有實權。後來,曹操病死,曹丕繼位為魏王,想要篡奪漢室,又不想落人口實,便逼漢獻帝「禪讓」,自己故作推辭,如此三次之後方才接受帝位。華歆時為相國,曾與其他公卿一同上言,請曹丕接受禪讓。在文中華歆盛讚曹丕的德行「無有為比」,意思就是說︰德行十分崇高,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後來「無與倫比」這句成語可;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沒有能比得上的。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穎而出」原作「穎脫而出」。據《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選出十九個,剩下的都不符合條件。這時,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平原君問:「你在我門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說:「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你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現在自我推薦,就是請求你把我放進袋子裡,如果早點有這樣...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漢代劉向所編纂的《說苑》一書裡,〈君道〉篇剛好載錄一則故事可以參考。春秋齊景公,有一次設宴招待文武百官,散席之後,大家就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出一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靶,群臣們都仍然高聲喝采,稱讚齊景公箭法如神。但是齊景公一點也不快樂,並且感到納悶,於是就詢問弦章,為什麼群臣們會是這樣的反應。弦章說:「這是因為那些群臣們不敢批評君王的過錯,而古人曾說,國君喜歡吃什麼、穿什麼,臣下也就跟著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所以如果國君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們也就只會向國君奉承,而不會向國君進諫了。」這則故事中蘊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說明了在上位者言行舉止的重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公所制作的樂名。《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漢.鄭玄.注:「先學勺,後學象,文武之次也。」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晉書•杜預傳》 2.語譯 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3.故事內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孫權所器重,官拜奮武校尉,轉橫江將軍。 (5) 周瑜:西元175∼210,字公瑾,三國吳舒人。有文武才,輔佐孫策平定江東,為吳水軍都督,敗曹操於赤壁,拜前將軍,領南郡太守。亦稱為「周郎」、「周公瑾」。 (6) 拊:音ㄈㄨˇ,撫、拍。 (7) 吳下阿蒙:比喻學識淺陋的人。見「吳下阿蒙」。
責無旁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林則徐《林文忠公奏稿.奏稿七.稽查防範回空漕糧船摺》此時重運經過地方,沿河文武員弁節節催提,嚴密彈壓,水手人等當知斂跡,日後卸運回空,稽查稍懈,更恐不肖之徒逞兇玩法,尤應先事預防。漕運總督1>約束水手,是其專責,其漕船經過地方各督撫2>,亦屬責無旁貸,著不分畛域3>,一體4>通飭5>所屬,於漕船回空6>加意稽查,小心防範,毋稍鬆懈。倘稍涉寬縱,或至別釀事端,惟該督撫等是問。將此各諭令知之。 〔注解〕 (1) 漕運總督:官名,掌漕運之政。漕運,舊時從水路運米供給京城或供應軍旅等,稱為「漕運」。唐宋以來,設有專官掌理。 (2) 督撫:總督及巡撫的合稱。 (3) 不分畛域:不畫分界限。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完備、不缺。如:「齊全」、「文武雙全」。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駕輕就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之先後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無求於人,其肯為某來耶?」從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於家。方今寇集於□,師環其疆,農不耕收,財粟殫亡,吾所處地,歸輸之塗,治法征謀,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義請而彊委重焉,其何說之辭?」 〔注解〕 (1) 決:隄防被沖毀。 (2) 肆馬:四匹馬。古代一車駕四馬。 (2) 王良:春秋晉國人,生卒年不詳。善御。 (3) 造父:西周穆王時善御者,生卒年不詳。王使造父御,西遊忘返。及徐偃王反,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自此為趙氏。父,音ㄈㄨˇ。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