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ation),又可稱作為次級社會化(secondary socialization),係指個人為了未來將進入某一社會(或團體)而學習該社會(或團體)之價值、信念與行為的歷程。其主要目的是協助個體轉換進入新的社會地位或團體之中。教育過程為最佳的代表。 再社會化當個體所擁有的某些社會經驗會妨礙他扮演新的社會角色,或是對社會適應造成負面影響時,個體就需要接受再社會化。再社會化(resocialization)係指「學習新價值觀、信念和行為模組的歷程」。所謂「新模組」是指「不同於個體既有經驗之新的態度和行為模式」 教育與社會化...
基本學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際學習成果。新方法將預計在2009年實施,適用於2006年升上國中的學生,作文分數則仍然維持12分,未來基測五科的總分將由的三百分改為四百分,加上作文為412分。 重大事件2007年7月15日,九十六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第二天,台北一考區西松高中考場進行數學科考試時,監考老師發現,一位考生拿出手機欲發送含有答案的簡訊給另一位考生,明顯作弊,當場制止之,待考完社會科後追查。該考生坦承第一天即有用手機作弊,其手機的簡訊寄件備份區內留存著第一天的三科(英語科、自然科、國文科)答案。依據規定,以上兩位考生四科(英語科...
心驚膽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福惠具足,種性尊高,六度已圓,十身備歷。所以世尊授仁者記,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无去无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菩提无住相。若未來得菩提,未來之事有何憑,現在推窮又是無。」……彌勒告世尊:「世尊,維摩居士說爾許多來由,我於當日都無1>(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无生法忍。唯增慚2>(赧),尚自憂惶...
經驗學習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常生活中或是工作情境上。這四個階段是連續且隨時有可能發生,任何一個經驗產生不但是連續的,它也會影響未來的某一個經驗(蔡居澤,2001)。每個階段並不只有單一方向,因為環境、參與者間、教師或引領者、設施及裝備彼此之間不斷互動,產生連續性交互作用,因此如何在多變的學習環境中,使用合適活動設計,運用合宜的內省及引導分享方式,便成為探索教育成效之重要之因素。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經驗學習圈英文關鍵字: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ELC 參考資料陳雅惠著。運用探索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班級凝聚力之行動研...
永續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自然保育方案」報告中提出。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將永續發展定義為:「能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自此推動永續發展在世界各國掀起浪潮。[註一] 內容說明永續發展的三原則與三層面(一)三個原則1.公平性(Fairness)2.永續性(Sustainability)3.共同性(Commonality)(二)三層面1.就社會層面而言,主張公平分配,以滿足當代及後代全體人民的基本需求2.就經濟層面而言,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系統基礎上的可...
完全中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其性質可為升學性、綜合性(含職業學程)、或二種以上的整合,視當地社區之需求而定。課程規劃應考量未來十年國教之政策方向。中三開始進行課程分流,安排試探課程,加強學生生涯輔導及選課輔導。完全中學設置資賦優異或特殊才能班者,中一至中六得一貫採學分制,其課程亦依本架構進行規劃。學術導向與職業導向課程應有進一步之專精分化,並提高學生的語文、資訊、溝通與批判思考的能力。中一至中三之課程,活動時數宜增加,教學節數酌予減少。課程規劃應涵蓋國、高中新課程,並考量相關之配合措施,如設備、轉學、招生、師資、教科書、教材編寫等問題。 教育...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英文名稱2 特色3 師資概況4 校徽5 教學單位6 校史7 未來展望8 交通資訊9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Song Shan High School of Commence and Home Economics 特色本校的行政同仁一直在思索,思索到底要給我們學生什麼樣的三年學習生涯?是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三年後順利升學就足夠了嗎?還是有其他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學生未來生活與學習的東西。因此,培養一種「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讓學生的松商三年船過水...
當個體對目前的情境變化,完全無法控制,或是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完全無法預測時,個體的認知功能,就會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困難而解體。長期延續下去,將會因無法克服焦慮、恐懼、痛苦等壓力,而喪失求生鬥志,放棄一切,進而陷入絕望。根據制約學習理論的說法,這是經由操作制約的過程習得的,這種現象是由動物實驗中所發現的,動物可以經由操作制約的歷程,學習到某些要求的行為,但若訓練時處罰的打擊太重,可能使牠感覺到永遠無法逃脫,這時縱使停止打擊,牠反而不願逃脫,稱之為學習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塞利格曼認為長期陷入被...
前途似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未來的成就有如錦繡般的美好遠大。如:「畢業之際,祝福你前途似錦,事業有成。」
充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充分具備。如:「我們對國家未來的前途,充滿信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