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才高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ㄘㄞˊ漢語拼音︰bā dǒu cái釋義︰猶「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條。 01.唐.李商隱〈可〉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02.宋.歐陽澈〈飲中示子賢諸友七絕頗愧狂斐〉詩其六:「功名端擬位三槐,發策慚無八斗才。寂寞雲齋且稽古,披香指日掃松煤。」 參考詞語︰才富八斗注音︰ㄘㄞˊ ㄈㄨˋ ㄅㄚ ㄉㄡˇ漢語拼音︰cái fù bā dǒu釋義︰猶「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條。 01.宋.王十朋〈和答張徹寄曹夢良〉詩:「君才富八斗,我字識一丁。」 參考詞語︰才傾八斗注音︰ㄘㄞˊ ㄑ|ㄥ ㄅㄚ ㄉㄡˇ漢語拼音︰cái qīng bā dǒu釋義︰即「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白居易〈策林一.策頭〉(據《全唐文.卷六七○.白居易》引)1>臣伏見漢成帝以朱雲廷辱張禹,令持下殿,雲攀檻,檻折,成帝容之。後嘗理檻,帝命勿易,以旌直臣。臣每覽漢史至此,未嘗不三復而息也。……是則陛下納諫之旨,遠出於漢朝;微臣獻言之罪,不虞於折檻矣。況清問之下,條對之中,苟言有可觀,策有可取;陛下必光揚其名氏,優崇其爵秩:與夫勿易折檻,以旌直臣之意,又相萬也。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2>陛下納諫之旨乎?殫3>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詞4>,昧死5>上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 (2) 副:符合、相稱。 (3) 殫: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知道、明白。如:「家喻戶曉」、「不言而喻」。唐.白居易〈秦中吟.買花〉:「低頭獨長,此無人喻。」
望洋興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向若之注音︰ㄒ|ㄤˋ ㄖㄨㄛˋ ㄓ ㄊㄢˋ漢語拼音︰xiàng ruò zhī tàn釋義︰對著海神若而嘆息,形容對方之偉大宏深。用《莊子.秋水》篇典故,猶「望洋興嘆」之本義。見「望洋興嘆」條。 01.宋.樓鑰〈跋楊伯子詩卷〉:「平生未識誠齋,而多見其詩,每深向若之。」 參考詞語︰望洋之嘆注音︰ㄨㄤˋ |ㄤˊ ㄓ ㄊㄢˋ漢語拼音︰wàng yáng zhī tàn釋義︰形容其偉大宏深。猶「望洋興嘆」之本義,見「望洋興嘆」條。 01.宋.王柏〈六義字原序〉:「暇日猶得游神於偏旁字畫之微,每有望洋之嘆。」 參考詞語︰望洋而嘆注音︰ㄨㄤˋ |ㄤˊ ㄦˊ ㄊㄢˋ漢語拼音︰wàng 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同「哎」。《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析、研議。如:「談論」、「議論」、「討論」。《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息痛恨於桓靈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聲斥責。《說文解字.欠部》:「欸,訾也。」《玉篇.欠部》:「欸,呰也。」
嘆息、感嘆。《楚辭.屈原.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擬]參見「欸乃」條。
表承諾的語氣。如:「欸!我可以照辦。」
(一)之又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在。同「於」。《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
2.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同「乎」。《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
姓。如明代有于謙。
表示感嘆的意思。通「吁」。《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遮蔽。《楚辭.劉向.九.遠逝》:「阜隘狹而幽險兮,石嵾嵯以翳日。」唐.劉禹錫〈磨鏡篇〉:「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額手稱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手齊額,表示慶幸。《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野叟曝言》第五七回:「沒一個不咋舌驚,如醉如夢,額手稱慶,欣喜欲狂。」也作「額手稱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