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西安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任務。不料張學良對共黨認識不清,部下將領又多受中共蠱惑。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張學良與楊虎城以武力強行劫持拘留蔣委員長,並殺害保安人員、中央機關人員,最終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而獲得釋放。此事件迫使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使中國建立了形式上的抗日統一戰線。但剿共軍事行動,因而停頓,致使中共獲得喘息機會。因而釀成抗戰勝利後的全面叛亂。
力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武力相爭。《列子.說符》:「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唐.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一三首之一二:「力爭固難恃,驕戰曷能久?」
鬥智不鬥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計謀、智慧,而不採取武力。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漢王笑謝曰:『吾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
決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武力決定勝敗。《魏書.卷八○.侯莫陳悅傳》:「黑獺至,遙望見悅,欲待明日決鬥。」
前事不忘,後事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方法,你為什麼要這樣呢?」張孟談答道:「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局。前人的教訓,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啊!」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並把名...
物極則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沖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注解〕 (1) 損:損傷、毀壞。 (2) 牝:音ㄆ|ㄣˋ,谿谷。 ◎2《文子.上禮》天地之道,極則反,益則損。故聖人治弊而改制,事終而更為。其美在和,其失在權。
拿刀動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用兵器,施加武力。比喻暴力衝突。《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她聽著如坐針氈,正不知這事怎樣個收束,只是不好開口,如今見一直鬧到拿刀動杖起來。」也作「拿刀弄杖」、「拏刀動杖」。
軍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措施和武力裝備。如:「軍備嚴密」。也稱為「兵備」。
叔梁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魯國人,生卒年不詳。孔子之父。為鄹邑大夫,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娶顏氏幼女名徵在,禱於尼丘而生孔子,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
內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內的戰爭。指一個國家內的不同勢力或團體為了實現其政治主張或爭取權力,所進行的武力衝突。如:「一個國家如果陷入長期內戰,往往會造成經濟崩潰,民不聊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