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5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干戈載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載戢,儲藏存放。語本《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干戈載戢比喻戰事停止平息,不再訴諸武力。《抱朴子.內篇.釋滯》:「干戈載戢,繁弱既韜。」《舊五代史.卷一一八.世宗本紀五》:「即今南北才通,疆場甫定,是玉帛交馳之始,乃干戈載戢之初。」
亞述帝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亞述人的民族性2 亞述帝國的興起3 亞述帝國的發展4 亞述帝國的滅亡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亞述人的民族性亞述是個非常剽悍的民族,從其興起到滅亡,最大的特色就是崇尚武力。所以關於亞述人的故事永遠充滿了征服與被征服,血腥的勝利與悲慘的失敗。(註一) 亞述帝國的興起亞述原本只是一個位於北美索不達米亞的城邦國家。雖然位在肥沃農耕地帶的邊陲,但其地處美索不達米亞南北入口要地,各方商品貨物交流都須經過此地,為此區域的交易中繼站,亞述就因著處於交通要道的地利因素而繁榮發展。在漢摩拉比王統治下的(古)巴比倫王國在擴張國力的同時...
前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方法,你為什麼要這樣呢?」張孟談答道:「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局。前人的教訓,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啊!」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並把名...
捷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捷足先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捷足先登」原作「疾足先得」,見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據載,秦朝末年,天下苦於秦之苛政已久,各路豪傑紛紛起兵抗暴,爭奪天下。劉邦起於泗水,韓信是他的手下大將。韓信打敗齊王田廣後,被封為齊王,當時擁有的武力比劉邦還要強大,謀士蒯(ㄎㄨㄞˇ)通於是勸他背叛劉邦,暗通項羽,將來再自立為王。當時韓信並沒有接受蒯通的建議,反而是劉邦對韓信起了疑心,後來藉機將他貶為淮陰侯,使韓信心有不甘,才暗中聯絡另一大將陳豨(ㄒㄧ),準備謀反。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成熟,接到密報後便親自帶兵平息了這場叛變。韓信被殺前,無限懊悔,他嘆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
政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力或政治手段,突然改變政府制度,或撤換最高權力人物的行動。[例]軍事政變、流血政變
豪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膽識才能而行俠仗義的人。《宋史.卷二七三.楊美傳》:「美狀貌雄偉,武力絕人,以豪俠自任。」
侵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武力併吞他國或占領其部分土地。唐.杜荀鶴〈觀棋〉詩:「得勢侵吞遠,乘危打劫嬴。」
鄭成功攻占台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繼承武力2 攻占台灣的原因3 經過4 關鍵字5 出處 繼承武力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中國明朝末年已擁有一支勢力強大的私人武裝海商集團(俗稱海盜),掌控東南沿海的航道。明朝政府在無法將它剿滅的情況下,乾脆承認它的存在,鄭芝龍因此被明帝國政府封為「海防游擊」。說來也很弔詭,這個大海盜集團變成官兵後,他們的責任就是緝捕其他小海盜。鄭芝龍雖然當了明朝官吏,但是他仍暗中幹著武裝走私、控制航路的海上霸行。1644年,「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物極必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沖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注解〕 (1) 損:損傷、毀壞。 (2) 牝:音ㄆ|ㄣˋ,谿谷。 ◎2《文子.上禮》天地之道,極則反,益則損。故聖人治弊而改制,事終而更為。其美在和,其失在權。
武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武力征服人的功績。《詩經.豳風.七月》:「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