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霸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方面碰觸所造成的傷害,為所有霸凌種類中最易辨識者,易使受害者身上有所創傷。肢體霸凌例如拳打腳踢,以武力威嚇,或掠奪他人財物等,常於校園中發生。 言語霸凌指以言語的方式攻擊他人,例如以言語刺傷、嘲笑譏諷、恐嚇或威脅等,皆屬言語霸凌的範圍。 關係霸凌指以排擠、散播謠言的方式,造成他人身心靈方面的傷害。此類霸凌通常也牽涉至言語霸凌,形成受害者在團體關係中離間。
巨棒外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一年美國總統老羅斯福推行的一種外交政策。為以潛在武力作後盾的擴張主義。一方面以溫和言詞表示美國的立場,一方面向對方施加各種壓力,以實現目標。如大力擴張海軍、積極參與外交事務,以取得亞洲與美洲各重要戰略地區(如巴拿馬運河及菲律賓),以保護名義控制了海地與尼加拉瓜,而使美國首次躋身世界強國之列,開創了二十世紀的霸業。
白蓮教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掌權的和珅及其部將趁機併吞軍款、謊報軍情,叛軍的勢力因此不斷擴大。清廷後來靠了各地仕紳領導的地方武力與「堅壁清野」的策略,切斷各地叛軍的資源,這次蔓延五省、遷延九年的亂事才得以平定。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白蓮教之亂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251-253。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冷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國際間除武力衝突外的其他一切緊張、對峙的狀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歐洲的崩潰、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產勢力的擴張,乃形成美國領導的民主陣營與蘇俄領導的共產集團非戰非和的微妙關係。雙方在意識型態、政治、經濟與軍事等方面均有衝突,只是沒發動全面性的戰爭,稱為「冷戰」。
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在這一年發生。這些捻軍的領袖很多以前是鹽梟,而有私鹽販子組成的鹽民軍,也成了整個捻軍中一隻很重要的武力。 平定清政府在這個地方的控制原本就很薄弱,地方民眾為了自身的安危,往往築成堡壘(圩寨)以自衛。捻亂爆發後,為了躲避政府額外的稅收和官員無度的需索,地方民眾往往願意與同鄉之誼的捻軍合作。叛亂的捻軍得到地方自衛武力的支持,使得清政府一直到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才能徹底將他們平定。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捻亂英文關鍵字:Nien rebellion 參考資...
殖民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國以武力或經濟力量,開拓或侵占本土以外的疆土,並獲得管轄權,而被剝奪政治、經濟等獨立權力的區域或國家則稱為「殖民地」。[例]北美十三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稱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倚恃權勢、武力壓倒他人,而居於領導地位。如:「稱霸一方」、「稱霸中原」。也作「稱伯」。
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無法施展才能或抱負。《三國演義》第四三回:「今操芟除大難,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荊州,威震海內;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無勢可乘,英雄無用武之地。」
鎮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武力禁止暴亂,如:「鎮壓暴民」。《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帝與大臣議事於茅屋之下,諸將引兵於籬外鎮壓。」也作「壓鎮」。
迫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力、威勢強迫,抑或受迫於某情勢,使從事某項活動。如:「警察掏出手槍,迫使匪徒就範。」「由於民調顯示支持率降低很多,迫使那個議員候選人作出退選的決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