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鴉片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徐退職,由琦善代替林則徐任欽差大使和英國折衝。後來琦善因答應割讓香港等又被撤職。但是,由於英國一再以武力逼近,並再度北上,懦弱的清政府終於在1842年8月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內容主要有(1)割讓香港,(2)賠款兩千一百萬元,(3)廢除公行制度,(4)徵收適當關稅,(5)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口埠,(6)英人可在口埠上自由居住,從事商業行為,(7)中英官吏往來平等。接著又於1843年簽訂「五口通商章程」,確定領事裁判權;而虎門簽訂的追加條約更訂立「片面最惠國待遇」。南京條約簽訂前,廣州城外的三元里民眾組織...
軍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以武力割據地盤,把持政權,對抗政府,而握有雄厚勢力、自成一派的軍人。如民國初年的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等。
甘地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印度人甘地(Mohandas K. Gandhi)所提出的「不抵抗」、「不合作」的和平抗爭手段。甘地從事印度獨立運動,主張一切不與英人合作,亦不以武力抵抗。在經濟方面,印人專用印度土產;政治方面,印人不做英人統治印度的官吏。這種消極抗爭手段終形成英人與印度之間的無形戰爭,後來印度獨立,得此助益頗鉅。
陸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局勢,溝通南越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陸賈出使歸來,擢升為太中大夫。劉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輕詩書,以「居馬上得天下」自矜,他乃建議重視儒學,「行仁義,法先聖」,提出「逆取順守,文武並用」的統治方略,遂受命總結秦朝滅亡及歷史上國家成敗的經驗教訓,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無不稱善,故名其書為《新語》。又有賦三篇,已失傳。高祖死後,呂後擅權。陸賈參預誅滅諸呂、迎立漢文帝劉恆,出力頗多。漢文帝即位後,陸賈再次出使勸說自稱南越武帝的趙佗廢去帝號,重新恢復與中原的臣屬關係。 哲學觀點陸賈學本儒家。他根據大亂之後需...
物極則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沖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注解〕 (1) 損:損傷、毀壞。 (2) 牝:音ㄆ|ㄣˋ,谿谷。 ◎2《文子.上禮》天地之道,極則反,益則損。故聖人治弊而改制,事終而更為。其美在和,其失在權。
鄭成功攻佔台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繼承武力2 攻占台灣的原因3 經過4 關鍵字5 出處 繼承武力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中國明朝末年已擁有一支勢力強大的私人武裝海商集團(俗稱海盜),掌控東南沿海的航道。明朝政府在無法將它剿滅的情況下,乾脆承認它的存在,鄭芝龍因此被明帝國政府封為「海防游擊」。說來也很弔詭,這個大海盜集團變成官兵後,他們的責任就是緝捕其他小海盜。鄭芝龍雖然當了明朝官吏,但是他仍暗中幹著武裝走私、控制航路的海上霸行。1644年,「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封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軍事用語:(1)配備兵力控制要隘,遮斷或關閉敵方向我的通道,以防敵向我攻擊或襲擾。(2)一種作戰的手段。交戰國為戰略上或商業上之目的,以武力封鎖敵國海岸之全部或一部,防止其他各國船舶或航空器進入。
物盛則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沖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注解〕 (1) 損:損傷、毀壞。 (2) 牝:音ㄆ|ㄣˋ,谿谷。 ◎2《文子.上禮》天地之道,極則反,益則損。故聖人治弊而改制,事終而更為。其美在和,其失在權。
戰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力相爭鬥。《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三國演義》第三三回:「尚無心戰鬥,逕奔幽州投袁熙。」
蒼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戴青色頭巾的士卒。《戰國策.魏策一》:「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