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踩高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我國傳統的民俗舞蹈技藝。分為兩種,一種是把長約三至五尺的木棒拴在腳上,且歌且舞;一種是兒童站在大人肩上,且歌且舞。每逢節日,常在街頭巡迴演出。也作「踩高蹺」。
小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踢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腳踢起毽子的遊戲,是一種具有民俗特色的體育活動。傳說起源於宋朝,由蹴鞠演變而來。根據事物原始記載,當時的兒童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稱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還有裡外廉、施槍、聳膝、突肚、佛頂珠、剪刀、拐子等各踢法。不但有益健康,還可訓練靈巧的身手。明.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兒發芽兒,打柭兒。」
獵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意蒐尋奇異特殊的事物。如:「這個藝術家好獵奇,喜歡蒐購各地的民俗古董。」
烏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晉朝時,民俗以「龍」字做為家犬的命名。後世則以烏龍泛指犬。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烏龍臥不驚,青鳥飛相逐。」宋.柳永〈玉樓春.聞風歧路連銀闕〉詞:「烏龍未睡定驚猜,鸚武能言防漏泄。」
跳鼓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常見的民俗活動。常見於迎神賽會中。演出時通常以九人一組,中央一人擊鼓,兩人執旗前導,兩人執娘傘,外圍有四人敲鑼。藉著鑼鼓明快的節奏,不斷的變化陣式。氣氛雄壯、熱鬧。參見「大鼓陣」條。
頭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後,每隔七日奠祭一次,第一個七日稱為「頭七」。民間相傳死者到這一天才知道自己已死,靈魂會回到家中巡視,喪家則延請僧道在靈前誦經致祭。[例]民俗做七自頭七始共需進行七次。
Roald_Dah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受傷。他的第一本兒童文學作品是《小頑皮》(The Gremlins),內容講述一種出現在RAF傳統民俗中頑皮的小動物。華特·迪士尼曾有意將其改編為電影,但終就沒有成功,書於1943年出版。達爾繼續創作一些20世紀兒童喜愛的故事,如《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瑪迪達》和《怪桃歷險記》。他在創作可怕而恐怖的成人短篇故事方面亦十分成功,往往都有黑暗的幽默意識及令人驚訝的結局。很多本來發表在美國雜誌,就像婦女居家雜誌(Ladies Home Journal)、哈潑雜誌(Harper's)、花花公子和紐約客,達爾之後將這些文章收錄於...
雨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立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文獻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 P.13註2:吳憶萍。台灣民俗植物—認識二十四節氣。田野影像出版社 P.25註3: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 p.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