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0.76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畏首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6>,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注解〕 (1) 逞:滿足。 (2) 亡:音ㄨㄤˊ,滅亡。 (3) 鹿死不擇音:此句指鄭國如果再受晉國威逼,也許會投靠別國。就像被獵人追趕著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中就不選擇庇護之所。音,通「蔭」。 (4) 事:侍奉。 (5) 則:效法。 (6) 鋌而走險: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見「鋌而走險」。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無力的時候,是他從事青年人的邊緣工作,由於佛洛依德強調心理病是因為過去的經驗及於六歲前部分需求未能滿足所引致,因此,他認為人是無需為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故此,當威廉葛拉瑟處理年青人問題時,年青人往往會以不是自己的責任為藉口,逃避放變自己的行為。結果他提出現實治療法這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並且首先在學校裡推行。到了1970年後期,威廉葛拉瑟受到William T. Powers的影響,在現實治療法中加入控制理論,用以解釋人的行為是受到內在知覺所控制,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
未竟事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竟事務(unfinished business) 理論依據完形治療法(Gestalt approach)以存在主義與現象學為基礎,滿足需求是個體的本能,但經歷滿足的過程中若發生干擾,就會產生未竟事務。 解釋觀點完形心理學解釋未竟事務包括兩個觀點:一是「形與景」:個體產生需求,自「景」中凸顯成為「形」,需求一直未獲滿足,於是「形」無法退回「景」,阻礙完形的流動;另外「現象場觀...
不一而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一事、一物或一次就可以滿足的。語出《公羊傳.文公九年》:「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後比喻同類事物或現象很多,不只一個或不只出現一次。《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當初桂富五受你家恩惠不一而足,別的不算,只替他償債一主,就是三百兩。」《紅樓夢》第一一七回:「賈環賈薔等愈鬧的不像事了,甚至偷典偷賣,不一而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滿足。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
過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滿足嗜慾。如:「玩得過癮」、「辣得過癮」。《官場現形記》第一二回:「一位老夫子姓王,表字仲循,是上了年紀的人,而且鴉片癮又吃得大,一天吃到晚,一夜吃到天亮,還不過癮,那裡再有工夫去嫖呢?」
心滿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非常滿足。《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若果有這五萬與他,勾他富貴一生,他也心滿意足了。」《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素姐心滿意足,喜不自勝。」也作「心滿願足」。
經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經濟學上指人類利用種種財貨,來滿足慾望的一切行為及狀態。通常指一國國民的生產關係,或指國家、個人的收支狀況。《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專在經濟上著力,直要使中國四萬萬百姓,一個個都貧無立錐之地,然後服服貼貼的做他們的牛馬,做他們的奴隸,這樣是無形瓜分了。」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抵抗。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此類型的嬰兒的母親特性為:照顧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滿足嬰兒的需求、不一致的行為。 逃避型(Anxious-avoidant)此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母親的存在,在母親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母親在時不去注意;母親離去亦顯不出緊張痛苦;母親去而復返非但不表高興,反而生氣;陌生人出現時無特殊反應。孩子不會去探索環境不管誰在那裡。小孩面對對待陌生人和母親是一樣的。不管誰在這個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憤怒。逃避型小孩的母親通常是沒耐心、對嬰兒不敏感或表現出負面的反應、並拒絕身體接觸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到滿足、快適。《孟子.公孫丑上》:「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莊子.天運》:「彼必齕挽裂,盡去而後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