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同氣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
不中抬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藏帶到一座石屋前,向他說明來意,因為夜晚風清月霽,特請唐三藏來會友談詩。接著又出現了三位老者,各有稱號,對待唐三藏也非常禮遇,邀請他進入石屋飲茶吟詩,然後這五人就著詩興,相和起來了。過了許久,有兩個青衣女童提著一對燈籠,後引著一位仙女,仙女手上轉動著一枝杏花,笑吟吟地走進門。這位仙女原來是杏仙,容貌美麗,儀態端莊,因聽聞有佳客在此,也來一起吟詩。她並且對唐三藏表達愛慕之意,一旁四位老者也都願意做媒,成就這份姻緣。但唐三藏一聽,臉色丕變,大聲數落他們共同設此美人計要來陷害他。四老一看唐三藏生氣,都不再多說了。此時四老的赤身使者卻暴跳如雷地指責唐三藏,說他不識抬舉,竟然不接受大家的美意!這個杏仙...
一邱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腰斬之刑。 (4)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5) 單于:音ㄔㄢˊ ㄩˊ,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6) 見殺:被殺。 (7) 不肖:不賢,沒有才能。 (8) 大臣為畫善計不用: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畫,設計、籌謀。 (9) 身無處所:無容身之處,意指死亡。 (10) 令:假使。 (11) 至今:延續到今。 (12) 當世:指漢宣帝。
徽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尊敬和讚美的稱號。《晉書.卷五三.列傳.愍懷太子》:「去年十二月,道文疾病困篤,父子之情,實相憐愍。于時表國家乞加徽號,不見聽許。疾病既篤,為之求請恩福,無有惡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卻都是連篇累牘,猶如徽號一般的別號。」
宰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太宰。漢帝兼采伊尹、周公的稱號,加王莽號為「宰衡」,位上公。見《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後世沿用為宰相的通稱。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宰衡以干戈為兒戲,搢紳以清譚為廟略。」
共和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君主為國家元首的任何政體的國家,其元首稱總統、主席或其他類似的稱號
道合志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
慧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代高僧。(西元680~748)俗姓辛,山東東萊人。曾遊學南洋尋求梵本,歷時十三年,回國後,曾受到唐玄宗的禮遇,頒給「慈愍三藏」的稱號。慧日教法,主要以弘傳淨土為主,主張禪、教、律、淨四者並修,世稱為「慈愍派」。有《淨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讚》等傳世。
班禪喇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格魯派兩大轉世活佛系統之一的稱號。藏語Pan-chen bla-ma的音譯。意為大學者上師。清順治二年(西元1645)統治衛、藏的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尊宗喀巴的四傳弟子羅桑卻吉堅贊為「班禪博克多」,主持札什倫寺,管轄後藏,為班禪四世(前三世為後人追認),是班禪稱號的開始。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封班禪五世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意為如珍寶的大學者。賜金冊金花,確認班禪在格魯派中的地位。至大陸淪陷時的班禪額爾德尼是第十世。
太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唐楊貴妃為女官時的稱號。《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傳》:「時妃衣道士服,號曰『太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道我眉黛青顰,蓮臉生春,恰便似傾國傾城的太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