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茶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茶飲用的杯子。《儒林外史》第二回:「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裡有兩枚生紅棗,其餘都是清茶。」《紅樓夢》第四一回:「妙玉忙命將那成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
攀高接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攀附結交權貴。元.王實甫《破記》第一折:「料強如誤桃源聰俊俏劉郎,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船。」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畢罷了淺斟低唱,撇下了數行鶯燕佔排場,不是我攀高接貴,由他每說短論長。」也作「攀高結貴」、「接貴攀高」。
水泥熟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水泥煉製過程中,將開採而來的石灰石、黏土、鐵渣、細砂等研磨成粉的生料,放進裡鍛燒成半成品,稱為「水泥熟料」。
瓦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乞丐的用具。元.王實甫《破記》第二折:「你若提著一個瓦罐還家來,我可也怨不的你。」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二折:「你把那搖槌來懸,瓦罐來擎。繞閭簷,乞殘剩。」
做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工匠。《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就中單表一人,叫做丘乙大,是個戶一個做手。」
戴叔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戴叔倫 (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 金壇城西南村(今屬江蘇)人,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 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的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大曆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 大曆三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
唐三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唐代彩色的釉陶。多為貴族陪葬的明器。造形繁多,三彩俑可為代表。以白、綠、黃三種顏色為主,另加上褐、藍、黑及少量茄紫色。胎體先素燒,再多次上釉,於中低溫烘烤,釉藥流動互滲,產生豐富多彩的色澤變化。顏色豔麗,簡潔高雅,富含西域色彩,和貴族的豪華作風相符。盛行於初唐至開元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後漸衰。
鄭炯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續在「笠詩刊」中發表,他此時寫作很勤,且頗受矚目,在大學畢業之前,已完成重要作品<襯衫>、<石灰>、<誤會>、<火山>、<絕食>等詩作。 鄭先生退伍後即投入忙碌的醫生生涯,但他卻未曾中斷詩人的身分。醫師的科學訓練,有助於鄭先生的敏銳思考及觀察,而他面對病人的病痛,使他具有悲憫的胸懷,並以此強烈的救世之心轉注為對政治現實的關注。 一九八二年,鄭先生開始從事文學雜誌的出版事業,他在「文學界」的創刊號中說:「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學已經面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大家希望能以一本文學刊物為中心,來帶動文學蓬勃的發展。」他關切台灣文學...
青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瓷坯上以鈷料畫出各種圖案或紋飾,再上無色透明釉,然後入高溫燒製,便呈現出鮮豔的青色圖案或紋樣。始於元而盛行於明清。[例]青花瓷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折斷。如:「撧成兩截」。《水滸傳》第四回:「跳上臺基,把剌子只一拔,卻似撧蔥般拔開了。」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折:「我待撧花枝在頭上插。」
2.向昏倒的人行按摩等活動使醒過來。如:「他昏過去了,趕快撧一撧!」
3.使人難堪。如:「什麼難題也撧不倒他!」、「這不是存心撧人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