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青釉紫斑如意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枕形作如意狀。周壁前低後高,枕面中心略凹,平底,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製詩,從詩末丙申年署款,得知詩作完成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兩側周壁各有一葫蘆形開孔,器內中空,胎骨厚重。全器罩施天藍色濃釉,施釉至枕身底部,近底處積垂厚釉。枕面周邊釉薄處出現一周褐色邊,器面開大紋片,天藍底釉上並且浮現由銅紅元素所構成的紫紅色彩斑,圖案自然成趣,不禁令人對釉彩的變化感到驚奇。枕身周壁椶眼十分明顯,露胎處皆呈褐色。如意形枕在宋朝時已經出現,有三彩及白地刻花等作品傳世,乾隆皇帝賞鑑此枕時也以為「是枕猶北宋」,並且大有睹物思古的想法。然而,比對傳世所見如意形枕,發現「天藍紫斑如意枕」成形的線條較宋代作品更為簡潔、利落,其刻意突出枕面尖端的作法,也讓如意形枕縱向加長、橫向縮短,似有往正方形發展的趨勢。而此或是元代如意枕有別於宋代的作法。
 白瓷穿帶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河北省內丘、臨城一帶,是唐代北方生產白瓷的著名場。邢白瓷的胎質細緻,釉色潔白純淨,有如銀、如雪的美稱,觀看眼前的這件穿帶壺,你是否能感受到古人所說的這種特質?   穿帶壺是唐代人常見的盛水器皿,其中又以邢白瓷的製品最多,它的造型類似於北方遊牧民族隨身攜帶的金屬或皮質的水壺。在壺身的兩側有微微向內的凹槽,凹槽上下各貼附了兩對耳,供作穿繫繩索之用。邢址與北方遊牧民族活動的區域相去不遠,這種造型的瓷器或許就是針對這個地區的遊牧民族所製作。    
廣東石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東佛山石灣陶塑。始創於宋代,興盛於明、清,有「石灣瓦,甲天下」之稱。石灣器的胎骨暗灰,釉厚而光潤,色彩有藍色、玫瑰紫、墨彩、翠色釉等。有首創專一題材的名士塑像,其中以漁、樵、耕、讀四種最為有名。到清代後,題材更加廣泛,舉凡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因而形成石灣的典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宣德年間官所製的瓷器。產品精緻細巧,光彩鮮豔,尤以小件為獨勝,以鮮紅色為最珍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隆慶年間官所焙製的陶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耐火材料製成,口小腹大的封閉性爐灶。多用於悶烤雞、鴨等肉類食材。[例]用甕悶烤的肉品,香味四溢,令人食指大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設於越州的址以浙江省餘姚上林湖畔為中心,瓷色青純,歷史悠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製瓷器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廣東省陽江縣,為中國最先仿燒洋瓷的地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四川所出的磁器。體薄質細,色白聲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