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節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節操、義行。漢.劉向《說苑.卷四.立節》:「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於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
廉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稜角,後比喻有為有守、端正不苟的品行。《漢書.卷九八.元后傳》:「不修廉隅,好酒色。」南朝梁.何遜〈秋夕歎白髮〉詩:「昔年十四五,率性頗廉隅。」
砥礪風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鍊品格和節操。《元史.卷一六四.魏初傳》:「請自今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亦可為國得人。」
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固守節操
怨聲盈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博學多才,有氣節操守,不同流合汙,多次辭退朝廷的徵用。他曾縱論時弊,建議皇帝應該壓制外戚、罷退宦官、用人唯才,但沒有受到採納,於是便到漢中隱居起來。這次梁商請他出來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侯,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賄賂,任用人才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天下才會紛擾不已,路上都充滿了百姓抱怨的聲音。希望將軍能夠以天下為憂,崇尚儉省,用人唯才,才是救國之道。」但是梁商卻沒有接納李固的建議。這段話的原文「天下紛然,怨聲滿道」,後來演變出「怨聲載道」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群眾...
能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才能節操的臣子。《淮南子.氾論》:「成王既壯,周公屬籍致政,北面委質而臣事之,請而後為,復而後行,無擅恣之志,無伐矜之色,可謂能臣矣。」《三國演義》第一回:「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九烈三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三,形容極多。九烈三貞乃舊時用來盛讚女子不再改嫁,或寧願殉節而亡的堅貞節操。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說甚麼九烈三貞孟姜女,他可也不比其餘。」《孤本元明雜劇.女姑姑.第二折》:「這妮子好大膽也,全不學九烈三貞、三從四德。」也作「三貞九烈」。
噤如秋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見到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松筠之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堅貞的節操。也作「松筠之節」。
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