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84.91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聰明、識略。如:「才智」、「足智多謀」、「大智若愚」。《孟子.公孫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聰明的、深明事理的。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自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誇、自耀。如:「他自詡為全班最聰明的人,高傲的神態,實在令人討厭。」《明史.卷二五七.列傳.陳新甲》:「新甲不引罪,反自詡其功,帝益怒。」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移風氣,改良習俗。《孝經.廣要道章〉:「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荀子.樂論》:「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也作「風移俗變」、「風移俗改」、「風移俗易」、「易俗移風」。
淘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孩童頑皮、搗蛋。《紅樓夢》第二回:「說來又奇,如今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剖開,把他的心肝拿出來獻給您呢!”紂王聽了妲己的話後,說:“對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獻給我呀!妲己真是聰明呀!”紂王立刻下令賜比干剖胸而死。後來,這件事被記在《呂氏春秋》這本書中,其中有一段話:“紂心不通,安以為惡,若其一竅通,則比干不殺矣!”意思是說,如果紂王的心通了一竅,就不會做出糊塗事把比干殺了! 解釋 比喻什麼都不懂 詞意 相似: 一無所知、目不識丁相反:無所不知、全知全能 例句 妳對電腦根本就是一竅不通,最好別亂出主意。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見,但多作「旗鼓相當」,用來比喻雙方勢均力敵。另外,在《輅(ㄌㄨˋ)別傳》中有段描述:十五歲的管輅聰明伶俐,頗有才名。有一次,琅邪太守單(ㄕㄢˋ)子春邀請他到家中談話,管輅到了以後,發現另有幾位文人學者在場,管輅問單子春:「今天是要我一個人與在座幾位對答嗎?」單子春則說:「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也就是說:我想要自己一人與你勢均力敵地對談。「旗鼓相當」這個成語不局限於軍事戰況上,而可以廣泛用在一般事務。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五穀不分反義:冰雪聰明,絕頂聰明辨似: 菽,音ㄕㄨˊ。豆類的總稱。不可寫作「叔」。
針鋒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針尖鋒相互對立。比喻雙方的勢力、行為、言辭等尖銳的對立著,不相上下。《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合張金鳳針鋒相對。」
專心致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後人尊稱他為「亞聖」。當時人們對於齊王管理政事沒什麼成就,而孟子不加輔佐的事很不滿意,但孟子說:「不要怪那齊王不夠聰明啊!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長的生物,如果讓它在太陽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沒有辦法存活。我跟齊王相處的時間有限,一旦我離開,那些奸臣小人又來動搖大王的決心,我就算能讓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頭,又有什麼用呢?就拿下圍棋的技能來說,這本來是個小技術,但是假使不能專心學習,就得不到它的精妙。弈秋,是全國聞名的棋手,讓他同時教二個人下圍棋,一個專心一志,集中精神的聽從老師的教導;另一個卻心不在焉,老想著會不會有大鳥飛來,要如何拉弓射鳥等等。雖然二個人同時學...
揣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測、估量。《抱朴子.內篇.勤求》:「其聰明不足以校練真偽,揣測深淺;所博涉素狹,不能賞物。」也作「揣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