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落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載: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從小聰穎好學,十多歲時,就已經讀了數十萬字的詩辭歌賦等各類文章,培養出極豐富的文采。有一次太祖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曾懷疑地問:「你是找誰幫忙寫的啊?」曹植跪下而恭敬地回答:「我自己能出口成論,下筆成章,何須找人代筆?您不信的話,可以當面測試啊!」那時恰巧曹操興建的銅爵臺剛完工,他就帶著幾個兒子登上高臺,並要他們各作一篇賦。曹植拿起筆來,瞬間就完成了一篇令人激賞的佳作,讓曹操驚訝不已,不得不相信他這個兒子確實有「下筆成章」的奇能。後來「下筆成章」就用來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
笈多王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黃金時代」。在這個和平時期哩,藝術、建築和文學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現象。許多令人讚嘆的供電和寺廟也興建於此時,其中包括位於薩爾納特的窣堵坡(一種拱型圓頂的神殿),據說,這裡就是佛陀首次講經的地方。印度偉大的詩人和劇作家迦梨陀娑,在鳩摩羅笈多執政的年代(415~455年),寫下許多優美的抒情詩篇。音樂和舞蹈的發展特別的印度典型,印度教和佛教的雕刻藝術也成為後來藝術的典範。語法學家所創立的梵語,本來是為宗教的目的而服務,但卻成為古典文學的工具,為全印度有教養的上層人士所通曉。並且設有許多學術中心,建立了一些優秀的學院。位於...
無殼蝸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沒有自有住宅且無力購屋者。[例]政府正全力推動國民住宅的興建,以解決無殼蝸牛的問題。
太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為祭祀其祖先而興建的廟宇。《禮記.月令》:「天子居明堂太廟。」唐.韓愈〈石鼓歌〉:「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也作「大廟」、「祖廟」。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標。2011年 四維樓經全校師生投票改名為承曦樓。校本部大規模整建。位於桃園縣平鎮的第二校區,動土興建第一期工程。2012年 9月,第二校區第一期工程預計興建完畢。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 行駛國道一號高速公路,南下或北上方向,均由〔圓山交流道〕出口銜接〔建國北路高架道路〕,向南行駛至〔忠孝東路匝道〕出口下平面道路,續行平面車道,右轉〔濟南路三段〕後再直行至〔濟南路一段〕本校正門口。本校四維樓施工期間車位不足,若外賓開車至本校,請多利用校園周邊停車格。...
臺南縣新營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部指定設置資賦優異兒童教育實驗班。 民國六十四年九月十九日,第四任校長趙希成先生接任。十月廿六日興建東西二樓教室二十間完成。 民國六十五年九月,改建中正路、三民路圍牆,重建操場完成。 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六日,興建學生活動中心落成。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一日,第五任校長陳輝清先生接任。 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校門口中正路地下道完成。 民國八十年九月一日,興建學生午餐廚房完成,開始...
墾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墾土地。如「為防止土石流,在山區墾地開發,必須先經過環境評估。」
新北市立蘆洲國民中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地末能如期收購,而委由私立穀保中學代為教育,是年底縣府改派三重國中校長李加楓先生兼任,繼續辦理校舍興建事宜。1969年8月省府派石越川先生出任該校第一任校長。由於校舍末能如期完成,而暫借蘆洲國小上課。1970年元月第一期校舍竣工,但因校地低窪,校區經常積水,學生無法進入校區活動,經縣府專款補助填高校地,並闢建校路,至1971年元月第二期校舍竣工後,學生始全部遷回該校上課。2000年成立附設幼稚園,招收中班及大班各一班。2007年8月1日,楊德平校長退休,楊逸源校長由三重市碧華國中調任該校。2010年12月25日,因政府...
自強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有密切關係,亦即以強兵為主。但強兵需有經濟基礎,因此求復以強兵的觀念逐漸興起,致有織布局等輕工業的興建。可是不論軍事工業或輕工業大都以官僚為主來推動,經營方式也以官僚主導的「官辦」、「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為主,並未將企業充分擴及民間,以中國為一體的國民經濟基礎未能確立。到1884年中法戰爭以後,反官僚企業的民間知識分子逐漸認識到建立國民經濟的重要性,認為以民間企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才是「民富」的基礎,而「民富」則為國強的原點,「商戰」概念即以民富國強圍棋理論依據。另一方面,自1860年以後,知識分子對西方的認識也逐漸...
走筆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載: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從小聰穎好學,十多歲時,就已經讀了數十萬字的詩辭歌賦等各類文章,培養出極豐富的文采。有一次太祖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曾懷疑地問:「你是找誰幫忙寫的啊?」曹植跪下而恭敬地回答:「我自己能出口成論,下筆成章,何須找人代筆?您不信的話,可以當面測試啊!」那時恰巧曹操興建的銅爵臺剛完工,他就帶著幾個兒子登上高臺,並要他們各作一篇賦。曹植拿起筆來,瞬間就完成了一篇令人激賞的佳作,讓曹操驚訝不已,不得不相信他這個兒子確實有「下筆成章」的奇能。後來「下筆成章」就用來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