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光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光如豆」指眼光像豆子那樣小。見於清錢謙益描述茅元儀的文章中。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詩文在當時頗有盛名。所著《列朝詩集小傳》,選錄明代二百餘年間,二千多家詩人的代表作,並替每位詩人寫了簡短扼要的小傳,提供許多珍貴的史料和線索。其中記載《武備志》的作者茅元儀,少有雄才,自恃甚高,卻被庸奸所忌,悲憤縱酒而死。錢謙益感歎世人所推崇的名流正人,許多都貌似忠厚,其實內心深不可測,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眼光短淺,見識狹窄。茅元儀的知己,卻只有錢謙益和高陽而已,心中無限感慨。後來「目光如豆」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目光短淺,見識狹窄。
為人作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作嫁」原指替別人縫製出嫁時穿的衣裳,語見唐代詩人秦韜(ㄊㄠ)玉的〈貧女〉詩。韜玉字中明,京兆(即長安)人。唐僖宗中和二年進士,累官工部侍郎。此詩內容描述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子,她從沒有穿過美麗華貴的綾羅綢緞,也沒人看上她而登門提親。但她也不愛去高攀有高格調的風流佳婿,卻和大眾共體時艱而裝扮得很樸素。她認真縫紉,卻不敢自誇十指的工巧,也不把雙眉畫得長長的與別人鬥妍。只恨年年壓著金線刺繡,替別人縫製出嫁時所穿的衣裳。此詩看來是憐惜那個蓬門女子,但有人以為秦韜玉是用女子比喻出身低賤的寒士,他們雖然擁有真才實學,但卻登天乏術,只能默默地辛苦工作,為那些有權勢的人服務,並把他們送上更高的位置。詩人在詩...
一帆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帆風順,若照字面上來看,就是指船帆張開,一路順風。這本來是行駛帆船,自然產生的一種景象,但也切合了行船人的期盼心理,因為「一帆風順」代表的就是一路暢通,一路順利。在文獻中,出現這句話比較早的是楊萬里的〈曉出洪澤霜晴風順〉詩。楊萬里,西元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他的詩在當代頗具影響力,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早年從江西詩派入手,中年以後轉而批評江西派的弊病,從而走上師法自然的創作道路,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號為「誠齋體」。典源的這首詩是描寫自然景色,以及和朋友之間送行的經過:一連下了好幾晚的雨,冷冽的空氣使得岸邊的江水像雪一樣的凝凍起來,水波晃動,日光照進了船上。而我們正...
登堂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升堂入室」。見「升堂入室」條。01.《漢書.卷三○.藝文志》:「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人用賦也,則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02.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七.聲容部.習技.文藝》:「乘其愛看之時,急覓傳奇之有情節、小說之無破綻者,聽其翻閱,則書非書也,不怒不威,而引人登堂入室之明師也。」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相似詞、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斲,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褎閒。」 故事唐代大詩人文學家柳宗元被貶,才四十七歲就過世了。後來同樣是文學大家的韓愈替他寫祭文,文中談道:「不善鑿木的人讓他去鑿木,結果弄得滿身大汗,連指頭都流血了,偏偏技巧嫻熟的工匠卻只能縮起手來在旁邊閒著觀看,(不能幫上忙)。」意思是哀悼先生的才能出眾,卻不能得到重用;我輩平凡庸俗,卻在朝為官。 解釋縮起手來在旁觀看,絲毫不過問。 相似詞、相反詞 相似詞束手旁觀、冷眼旁...
眉飛色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二.少穆尚書贈聯》時陝、甘捐輸之事,少穆尚書主之,余作手函懇其照拂,捐事已成,少穆復書相賀,中有「喆嗣以二千石洊登通顯,臺端以八十翁就養湖山」云云,余謝不敢當,而心豔其語,囑少穆就此演成長聯,將懸挂於武林寓齋,以為光寵。甫踰月,少穆果手製二十八字長聯見寄,並綴以長跋,詞翰雙美,感愧交并。時方輯錄《楹聯餘話》1>,得此又增一美談,不禁眉飛色舞也。句云:「曾從二千石起家,衣缽新傳賢子弟;難得八十翁就養,湖山舊識老詩人。」 〔注解〕 (1) 《楹聯餘話》:書名。清人梁章鉅著,中收有許多名家之作。楹聯,懸於門旁或柱子上的對聯。楹,音|ㄥˊ。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不約而合注音︰ㄅㄨˋ ㄩㄝ ㄦˊ ㄏㄜˊ漢語拼音︰bù yuē ér hé釋義︰猶「不約而同」。見「不約而同」條。 01.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一五.祧廟議狀.小貼子》:「熹竊詳頤之議論,素與王安石不同,至論此事,則深服之,以為高於世俗之儒,足以見理義人心之所同,固有不約而合者。」 02.宋.范晞文《對床夜語.卷四》:「詩人發興造語,往往不約而合。」
一貧如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貧如洗」原作「一貧似水」。如果一個人的身上像被水洗過一樣,什麼都沒有,自然是非常貧窮。在所引典源宋.王鎡〈山居〉詩中,詩人便形容自己在山中隱居的生活「雖是一貧清似水」,物質生活很匱乏,但肯定沒有官府派的徭役纏身,所以他十分滿意這樣的生活。後來又有用「一貧如洗」形容人的身上就像被水清洗過一樣,什麼都不剩下,也是引申做非常貧窮的意思。如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紅樓夢》第四七回:「你知道我一貧如洗,家裡是沒的積聚的,縱有幾個錢來,隨手就光的,不如趁空兒留下這一分,省得到了跟前扎煞手。」都是這種用法。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博大雄渾,因此有「詩聖」之稱。杜甫雖然做過左拾遺、工部員外郎等官,但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貧交行〉就是在貧困時所作,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第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說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去是雨,形容人心變換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生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
象牙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法國批評家聖博甫對詩人威尼的評語。後比喻脫離現實的理想生活。也稱為「藝術之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