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5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瀉千里」意思是水勢奔流直下,通暢無阻。詞目中的「瀉」,即有水勢向下急流之意,所以會用「奔瀉」、「傾瀉」來形容水勢。當水勢極大時,水流就可以綿延而暢通無阻。在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中,看到詩人用「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對」來形容他與從弟二人分處兩地,雖僅一江之隔,卻彷彿有千里相對之遙。正因長江自穿過三峽後,即一路宣瀉而下,詩人用「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來形容滾滾長江,暢行無阻地奔流千里到東海,所以詩人眼前的形單影隻,藉滔滔而下的東逝水實景,發抒因山川的阻隔而「知音不易得」的無奈與感慨。這首詩中的「千里瀉吳會」詩句,就被認為是「一瀉千里」的典故來源。後來「一瀉千里」用來形容水奔流直下,通暢...
揚眉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朝宗是唐玄宗時的一名官員,因為曾任荊州長史,人稱「韓荊州」。他十分樂於提拔後進,經常向朝廷推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希望能進入他的門下,期盼有朝一日為朝廷所用。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也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能受到韓荊州的重視,於是毛遂自薦,寫了封自我推薦的信給他,說韓公地位崇高,聲譽極佳,大家都以韓公的評價為用人標準,所以表明自己有心效力,希望韓荊州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揚眉吐氣」,擺脫抑鬱許久的境況,有得志顯貴的一天。後來「揚眉吐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
風花雪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花雪月」典源作「雪風花月」分別代表春花、夏風、秋月、冬雪,四季美好的景色,也作「雪月風花」。唐代詩人鄭谷,字守愚,僖宗光啟中舉進士。他作的〈府中寓止寄趙大諫〉詩,寫他晚年貧困,不知寄身何處,而同榜的老友卻仍居高位。但憑著兩人深厚的交情,不分季節,只要知道那裡有美麗的景致,即使半夜也會前來邀約。「雪風花月好」即在表述四時的美景,是「風花雪月」這個成語最初的意思。後來在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哎險也漢相如滌器臨邛市,秦弄玉吹簫跨鳳樓,動不動君王行奏。本是些風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中,借以比喻男女間花前月下絢麗的韻事。今則多用以比喻男女間情愛之事,也用來比喻浮華空泛的言情詩文。
無病呻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不病而呻注音︰ㄅㄨˋ ㄅ|ㄥˋ ㄦˊ ㄕㄣ漢語拼音︰bù bìng ér shēn釋義︰猶「無病呻吟」。見「無病呻吟」條。 01.清.毛奇齡〈琴溪令稿序〉:「夫不病而呻者,謂之樂憂;病而不呻而故為巧言令語以達之,謂之飾喜。」 02.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四六.文選》:「讀太冲詩而論其世,可以為今之不病而呻者戒矣。」 參考詞語︰不疾而呻注音︰ㄅㄨˋ ㄐ|ˊ ㄦˊ ㄕㄣ漢語拼音︰bù jí ér shēn釋義︰猶「無病呻吟」。見「無病呻吟」條。 01.清.周亮工《書影.卷二》:「辭一織成之遺,而侈談殺身自盡之禍,不疾而呻,豈詩人之意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放於句末,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否」。唐.王維〈雜詩〉三首之二:「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詩:「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困苦、艱難、不順利。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況詩人多蹇,如陳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遺,而迍剝至死。」
海枯石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枯石爛」係由「海枯」及「石爛」二語組合而成。 「海枯」是出自唐.杜荀鶴〈感寓詩〉,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荀鶴對人心難測有感而發,他認為海乾枯了,終有見底的一天,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難了解他們的內心。 「石爛」則是出自唐.杜牧〈題桐葉〉詩,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重遊故地時引發的感傷,用石頭風化粉碎、松木變成柴火表示時間推移、世事無常。後來這二語被合用成「海枯石爛」,形容歷時長久、意志堅定。如金.元好問〈鷓鴣天.顏色如花畫不成〉詞:「雲聚散,月虧盈。海枯石爛古今情。」又〈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至《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覺得這事作得海枯石爛,雲淨天空,何等乾淨解脫,胸中十分痛快。...
不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老嫗能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作品平易近人。據《冷齋夜話》記載:他每作好一首詩,都會讀給一個老婦人聽,如果老婦人聽得懂詩的意涵,就收錄;如果不懂,就再修改。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嫗能解」,用來形容文字通俗明白,淺顯易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一種樂府詩體。如:「思歸引」、「箜篌引」。唐.元稹〈樂府古題序〉:「賦、頌、引、謠、……、詞、調,皆詩人六義之餘,而作者之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