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詩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隨筆體裁評論詩句,或辨析詩法,或記載詩人事蹟的書。如《滄浪詩話》。
江淹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到懷裡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他便將這枝筆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江郎才盡」,用來比喻文人的才思枯竭,無法再創佳句。出現「江郎才盡」的書證如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一.劉芙初編修》:「芙初本驚才絕豔,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
壯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抱壯志而遠遊。元.袁桷〈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于武昌長律二十韻〉:「壯遊詩句豁,古戍角聲悲。」
班門取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班門弄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朋友王緯兄弟,出身於書香世家,富有文采。兩人前來京師為文,柳宗元為他們的唱和詩作寫序,讚美他們有如三國時的應璩、應瑒及南朝時陸機、陸雲兩對兄弟,寫出音律玄妙、內容精美的詩句,並自認所寫的序文是在行家面前獻醜,有如在善於工藝的魯班、郢匠前耍弄斧頭。後來「班門弄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不自量力。
驥伏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驥伏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老驥伏櫪」出自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其中詩句說:「驥老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千里馬雖然老了,伏在馬槽邊,仍然想奔跑千里的路程,來襯托積極於建立功業的人雖然年老,但雄壯豪邁的志向並未消失。後來「老驥伏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專用來比喻年雖老而仍懷雄心壯志。
體物入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然而因為竭意地摹寫,反而令人讀來印象深刻難忘,感覺奇險至極。至於一般的寫景,雖不一定有刻意驚人的詩句,但那體會、思量所達到的細微程度,卻也是其他人無法表現的。在這裡趙翼就用了「體貼入微」來形容這種藝術創作的境界。後來「體貼入微」常被引用來形容對人的關懷與照顧,十分細緻周到。
試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科舉時代考試時所作的詩,多用古人詩句命題,冠以賦得二字,其詩或五言、七言,或八韻、六韻,在詩中自成一體,稱為「試帖」。
王敦擊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王敦喝酒後,總喜歡吟詠曹操的詩句,並擊唾壺為拍,以致家中唾壺盡缺。見《晉書.卷九八.王敦傳》。後比喻渴望報國的激烈情懷。
硯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硯臺。寫作如同以筆耕田,故稱「硯田」。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一五.下》:「庶有達者理而董之」句下清.段玉裁.注:「每誦先王父詩句云:『不種硯田無樂事,不撐鐵骨莫支貧。』」
懆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愁不安的樣子。《詩經.小雅.白華》:「念子懆懆,視我邁邁。」明.張以寧〈題韓氏十景卷〉詩:「白霽趙子詩句好,三年不見心懆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