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怨囂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侯,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賄賂,任用人才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天下才會紛擾不已,路上都充滿了百姓抱怨的聲音。希望將軍能夠以天下為憂,崇尚儉省,用人唯才,才是救國之道。」但是梁商卻沒有接納李固的建議。這段話的原文「天下紛然,怨聲滿道」,後來演變出「怨聲載道」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
賣官鬻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賣官位,並收取賄賂,以蓄意錯判訟案。宋.朱熹〈己酉擬上封事〉:「而左右近習,皆得以竊弄威權,賣官鬻獄,使政禮日亂,國勢日卑。」《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傳》:「今任使非人,賣官鬻獄,囚繫非辜者多。」
驚蛇打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賄貨公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然以財物行賄、受賄。《周書.卷一一.晉蕩公護傳》:「朋黨相扇,賄貨公行。」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斷華侈令〉:「販官鬻爵,賄貨公行,並甲第康衢,漸臺廣夏。」也作「賄賂公行」。
成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成時尚風氣。如:「蔚然成風」。唐.韓愈〈應所在典貼良人男女等狀〉:「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債負,遂相典貼,漸以成風。」《資治通鑑.卷二七三.後唐紀二.莊宗同光二年》:「偽梁之季,賄賂成風。」
祭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祀之一。古於夏祭,漢改臘祭,民間則習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賄賂灶神在天帝面前多加美言,以求來年好運。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二.五祀》:「夏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養也。」宋.蘇軾〈初到杭州寄子由〉詩二首之二:「莫上岡頭苦相望,吾方祭灶請比鄰。」也稱為「祭灶神」、「祀灶」。
買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物賄賂人,而請託他做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就是被他見了破綻,只消求告他,買囑他,要他不洩漏罷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父親和他涉了訟,他買囑知縣,將我父親斷輸了,這是我不共戴天之仇。」
弄法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例,他們為了追求個人財富,舞弄文字技巧歪曲擾亂法律條文,盜刻印章偽造文書,不怕刑罰加身,只為貪圖他人賄賂的豐厚錢財。後來「舞文弄法」被用來指舞弄文字技巧,歪曲法律條文。如南朝梁沈約〈授蔡法度廷尉制〉:「州郡姦吏,恣其取捨,舞文弄法,非止一塗。」,指出州郡的姦吏任意妄為,玩弄文字以擾亂法律秩序。
買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選舉中,候選人為求當選,以財物賄賂選舉人的行為。如:「政府決心辦好選舉,正全力查察賄選,以杜絕買票歪風。」
納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賄賂或行賄。《北史.卷七六.樊子蓋傳》:「臣安敢清?止是小心不敢納賄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