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尖吻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錘型,軀幹較粗壯,頭、尾漸細細小。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尾柄具側突。吻長而尖突。眼大,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於眼端。口裂寬,深弧形;唇褶約為頜長之半。頜齒側齒而尖銳;前端齒頭細長彎曲,後端齒頭短寬,三角形;無側齒頭;每側每列約10-12個,2-3列使用。噴水孔細小,位於口角上方。背鰭2個,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後端相對,後緣凹入,上角略尖圓,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很小,基底中部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微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鰭寬大而延長型,鐮刀狀,但略短於頭長,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寬短,尾椎軸稍上揚,上尾叉較長大,由上葉、尾椎軸及下葉中部組成;下尾叉較短小,由尾鰭下葉...
伊氏鋸尾或依氏蜥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aleus eastmani (Jordan and Snyder, 1904)
尾鰭前尾部並不明顯側扁,吻端呈窄拋物線狀;鼻孔前吻長短於眼前後徑;眼近乎側位,眼眶不具明顯之隆脊;唇溝頗長而不與口角連接。腹鰭小,腹鰭與臀鰭間距遠短於臀鰭基底長;臀鰭窄長而短於兩背鰭間距。體背及尾鰭部具不明顯之鞍狀暗斑,背鰭及尾鰭鰭尖白色,口裂部淺色。體形小,成魚可成長至40公分。
出現於西北太平洋之日本、東中國海、越南,臺灣北部沿海偶而可由底拖網所漁獲。
在日本海域是經常出現的種類,不過目前為止對牠生態習性的瞭解十分有限,只知其為底棲性種類之一,雌、雄經常分開棲息,日本漁獲的個體大部分為雌魚,卵生,每胎產卵2枚,卵筴長6公分寬1.6公分。
因體形小因此不具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或貓鮫科(Family Scyliorhinidae),Cat Sharks
寬尾擬角或小抹香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liolus laticaudus (Smith et Radcliffe, 1912)
前鼻瓣短而不延長成鬚狀;吻頗長且稍尖突,吻長約為頭長之半,且大致與口裂至胸鰭距離等長;鰓裂很小,每一鰓裂長度大致相同;唇薄而不呈鬚狀或吸盤狀;上、下頜齒明顯不同;上頜齒小,齒尖突而不具小齒尖;下頜齒較大,刀狀,向內彎曲,齒緣不呈鋸齒狀;齒式22~23/16~21。第一背鰭具硬棘,硬棘有時覆蓋於皮下而不明顯,有時則外露;第二背鰭不具硬棘;第一背鰭起點位置約與胸鰭後角相對,基底末端則遠在腹鰭之前而較接近胸鰭;第二背鰭遠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之二倍,第二背鰭起點位置約與腹鰭基底中點相對;胸鰭後角窄圓,內緣長度短,後角不呈向後延伸之尖凸狀;尾鰭上、下葉近乎對稱,僅下葉稍長,而後緣明顯凹...
本種零星出現於西大西洋之百慕達、巴西及阿根廷沿海,東大西洋之法國及馬得拉群島,西印度洋之索馬利亞,西太平洋之日本、台灣及菲律賓沿近海域。臺灣於東北部近海域偶而可由底拖網捕獲,是十分罕見的種類。
分布範圍頗廣的種類,棲息水深200~500公尺,有日夜洄游的習性,白天棲息於底部,夜間則游至約200公尺深的較淺水域,通常出現的水域較近岸,一般認為這和其小體形、索餌能力有限有直接的關連。本種腹面有發育完善的發光器官。據判斷本種應為卵胎生,不過目前為止並未獲得直接的證據。本種可能是所有魚種類體形最小者,其最大體長僅約25公分,最小性成熟體長在15公分以上。
底拖網偶而可以漁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科(Family Dalatiidae),Sleeper Sharks
皺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頗延長,前部粗大,後部細小。頭平扁而略短。吻短,吻端寬圓。眼橢圓形,眼眶隆脊明顯,具瞬褶。前鼻瓣稍延長如葉片狀;遠離口裂;不具口鼻溝。口裂呈淺弧狀;上唇溝延伸幾與上頜縫合部相對;齒多而近似刀狀,上下頜齒同形,多行在使用,每齒均具一中央齒頭,向後或向外彎曲,兩側各具1-2小齒尖。噴水孔小。盾鱗具3棘突2縱脊。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較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內角之上方或稍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之前;腹、臀鰭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等大或略大於第一背鰭,成魚呈寬三角形;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較低,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
臺灣副沙條或鄧氏沙條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agaleus tengi (Chen, 1963)
體形修長,吻端圓;眼大型,側位,具瞬膜;噴水孔小;鰓裂長度約為眼前後徑之1.2~1.3倍(仔魚時稍短);上、下頜皆具唇溝;下頜齒不向外突出;上頜齒具小齒尖但無鋸齒緣;下頜齒根不明顯彎曲,前方齒呈T形。背鰭兩枚,不具硬棘;臀鰭1枚;第二背鰭約為第一背鰭之2/3大,起點位於臀鰭起點稍前;臀鰭小於第二背鰭,基底前不具隆脊;無尾鰭前凹窪。體色淡灰,無明顯之記號。
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區之日本、台灣、中國大陸南方、越南沿近海域。臺灣則於西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
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所知極為有限,只知其通常為近岸棲息,雄魚性成熟體長78~88公分。
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半沙條科(Family Hemigaleidae),Weasel Sharks
黑邊鰭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錘型,軀幹粗壯。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平扁,前端尖突。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呈短三角形,不延長;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寬,圓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狹三角形,邊緣具細鋸齒,齒尖直立或略外斜,無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立或稍頜斜,邊緣略具鋸齒,或平滑。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寬大,起點與胸鰭基底後方相對,後緣凹入,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入凹,後角尖突;胸鰭大型,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
擬背斑扁或擬背斑琵琶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tina tergocellatoides (Chen, 1963)
頭寬且扁平,頭部寬度有時大於長度;前鼻瓣鬚狀;眼與噴水孔之距離小於眼徑之1.5倍;頭側具2或3葉明顯之三角形皮褶。兩背鰭小型且約略同大,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後角相對,第二背鰭起點位於第一背鰭起點與尾鰭起點之中點;胸鰭較長且窄,外角呈鈍角;尾鰭三角形,後緣稍凹入,下葉較上葉長,下葉前緣長為全長之1/6。尾柄縱扁。體背及尾之中線無大型棘存在,吻端及眼之上方則有;體側皮齒金字塔形。體背無眼狀斑;齒強而有力,稍向內彎曲,上、下頜各3行。
本種僅出現於臺灣海峽,為臺灣地區特有種。
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瞭解十分有限,可成長至63公分以上。
可由底拖網漁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琵琶鮫目(Order Squatiniformes)
科或琵琶鮫科(Family Squatinidae),Angel Sharks
尖齒或大口沙條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enogaleus macrostoma (Bleeker, 1852)
體形修長;眼大型,側位,具瞬膜;噴水孔小;鰓裂長為眼前後徑之兩倍長或更長;口裂呈拋物線狀;下頜齒凸出,上頜齒具小齒尖但無鋸齒緣,下頜齒齒尖呈鉤狀,亦無鋸齒緣;背鰭兩枚,無硬棘;臀鰭1枚;第二背鰭起點約與臀鰭起點位置相對或稍前;臀鰭小於第二背鰭,臀鰭前無隆脊;尾鰭前具凹窪。體表無明顯之記號,體色淡灰或青銅色。
出現於北緯10~30度間之西太平洋及北印度洋沿近海域。臺灣西南海域有漁獲記錄。
熱帶陸棚水域常見的種類,胎生,每胎產仔4尾,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所知有限。最大可成長至10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約7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20公分左右。
可由底延繩釣、底刺網或底拖網所漁獲,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半沙條科(Family Hemigaleidae),Weasel Sharks
光鱗烏或布希勒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tmopterus pusillus (Lowe, 1839)
體形修長;由腹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略長於或短於由吻端至第一鰓裂之距離;由吻端至第一背鰭硬棘之距離,約等於由第一背鰭硬棘至第二背鰭基底末端之距離。頭寬約等於口前吻長;噴水孔前吻長略長於由噴水孔至胸鰭起點之長;鰓裂頗長,遠長於噴水孔之寬度而小於眼徑之1/2。上頜齒之小齒尖少於3對。第一背鰭起點位置約與胸鰭後角相對或稍後,基底則較接近胸鰭而離腹鰭稍遠;兩背鰭間距約與由吻端至胸鰭基底末端之距離等長;第二背鰭遠大於第一背鰭;兩背鰭間距約為由第二背鰭基底至尾鰭上葉起點距離之2~3倍;尾鰭上葉長度略短於頭長。皮齒截平狀,呈不規則排列,吻部覆蓋有皮齒,各鰭末稍大部分覆蓋皮齒;鰭緣平整。體背顏色或黑...
本種主要出現於南北緯45度間之大西洋東岸及南部沿近海域,另西印度洋之南非沿岸及西太平洋之日本本州以南沿近海域亦有其蹤跡。臺灣則於南部及東北部沿海有漁獲記錄。
深海底棲性種類,棲息水深274~1,000公尺。卵胎生,以魚卵、底棲性燈籠魚、頭足類為食。可成長至47公分以上,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38公分及31公分。
可由底拖網漁獲,因體形較小經濟價值不高,一般歸類為下雜魚,提供為養殖用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科(Family Dalatiidae),Sleeper Sharks
魚楔形裝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磁泡以魚楔形傳輸為基本工作方式的磁泡裝置。參【魚楔形傳播】(angelfish propagation)。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