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泛稱有道之士。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之道士有言曰:『將欲無陵,固守一德。』」
砭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最老的醫療用具。在石器時代,人們為解除疾病的痛苦,常以石塊磨成尖石或片狀,用以破開膿包及放血等。今則多以金屬製品替代。也稱為「砭鍼」、「石針」。
名韁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回同列德行科。 (8) 極摯: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9) 繫攣:戀念不捨。攣,音ㄌㄩㄢˊ,通「戀」。 (1...
悲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涼的笳聲。笳為代軍中所吹的樂器,聲音悲壯,故稱為「悲笳」。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清風夜起,悲笳微吟。」唐.杜甫〈後出塞〉詩:「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不副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不副實」典源作「名實不副」。「名」指名聲、名義,「實」指實際的情形,名和實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實」,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那就是「名不副實」了。人十分重視「名」、「實」的重要性,如《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孔子強調要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成功。在所引典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篡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
老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紀大。《樂府詩集.卷三○.相和歌辭五.辭.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
傾箱倒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將食物全數搬出,熱情待客。後泛指盡其所有。《野叟曝言》第十回:「素臣遂傾箱倒篋,把那文之法,不傳之祕,一齊揭示。」也作「傾筐倒庋」、「傾筐倒篋」。
避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坐而起,稱為「避席」。《戰國策.燕策三》:「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三國演義》第一四回:「曹操避席曰:『聞名久矣!幸得於此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置於死者口中的玉、貝等物。同「含」(二)。《說文解字.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陳原心藏玉八十一事》:「入土重出之玉,世謂之舊玉。更有時含殮之器,謂之琀玉。」
告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朔,每月初一日。告朔是代一種祭祀儀式。天子在歲末時,將來年每月的曆書頒給諸侯,諸侯拜受,藏於祖廟,每月朔日,以活羊祭告於廟,然後聽政。《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