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砥柱中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列為「中流砥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中流砥柱」原作「砥柱中流」。《晏子春秋》書中記載一則「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手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對人傲慢無禮,於是晏子上諫言請求齊景公殺掉他們,並且獻上計謀說:「不如賞賜他們三人兩顆桃子,誰功勞大就可以吃桃子。」三人為了證明自己功勞大,爭著要得到桃子,最後三人都因為爭桃感到羞愧自殺而亡。其中古冶子在誇耀其功勛時說:「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大意是:我曾經和國君一起渡河時,遇到一隻黿,牠咬住車子左邊那匹馬的腳,拖著潛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這裡的砥柱山位於三門峽東,根據《水經注》記載,當年大禹治水時,這座山因為...
顛簸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撇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置不顧。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薄命妾為伊牽掛,思量心幾時撇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今家業既無,只索撇下此間,前往赴任,做得一年兩年,重撐門戶,改換規模,有何難?」
過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干預、查問。《福惠全書.卷二三.蒞任部.詳文贅說》:「以故居民流散,其地竟成古荒。數十年來,無有過問。」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下》:「顧答以蠻觸相爭,天朝從不過問。」
2.拜訪、探視。《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牛布衣近日館於舍親卜宅。尊客過問,可至浮橋南首大街卜家米店便是。」清.徐珂《清稗類鈔.義俠類.某伶恤某公妻子》:「時某已論大辟,繫獄久,生平故舊無一過問者。」
同心戮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吐苦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牢騷、吐露心中的苦痛和不愉快。如:「他因受了委屈,所以來找我吐苦水。」「他見到人就愛吐苦水,所以大家都不喜歡他。」
急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迫匆忙。《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娘,你可急忙告報官司去,恐帶累咱們!」《西遊記》第一回:「忽聞得林深之,有人言語,急忙趨步,穿入林中。」
對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要在底部加熱,卻可以藉由對流作用讓整鍋的水很快變熱。2. 考慮空氣的對流作用,冷氣機須裝在室內的高,而暖爐則要裝在低。3. 汽車的冷卻系統也是靠熱對流來散熱。4. 大型鳥類或飛行傘靠氣流還滑翔飛行(因為到了高,周圍的大氣壓變得比較低)。 海風與陸風對流中的氣流,攪拌的大氣,造成颳風現象。地球表面上,有些地區比起其他地區,可以快速吸收太陽能,這個不平均的吸收,造成地表附...
傍人門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列為「寄人籬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寄人籬下」原是指寄居在別人屋下,不能自主。在《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中被用來比喻作品因襲他人。內容記載南北朝時,南朝的齊國有個奇人叫張融,他身材五短、外貌醜陋,但卻精神飽滿,特立獨行,不拘小節。齊高帝非常喜歡他,常常接見他,說他這個人真是空前絕後。見他衣著破爛,還將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後送給他,表示兩人的情誼。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獨創一格,引起文壇相當大的震憾,並在〈門律自序〉這篇文章中闡述自己為文的觀點,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常體,文人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寄人籬下」,一味依託前人,守舊習而不改新,不能自創一格。但這句成語後多用...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列為「名副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