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咎自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過失並自我責備。《晉書.卷七三.庾亮傳》:「亮甚懼,及見,引咎自責,風止可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九.灤陽續錄一》:「反覆開陳,引咎自責,淚涔涔漬衣袂。」也作「引咎責躬」。
筆翰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翰,文辭。「筆翰如流」形容文筆暢捷如流水。《晉書.卷六六.列傳.陶》:「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
望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目眺望,直到看不見為止。《南齊書.卷二八.蘇傳》:「青關望斷,白日西斜。」宋.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詞:「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講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造於教室或會場正前方的臺子。通常較地面高,教師或演講者可站在上面。[例]他在講臺上而談,聽眾則聽得如痴如醉。
開卷有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卷有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開卷有益」原作「開卷有得」。陶潛,東晉潯陽柴桑人,陶的曾孫,一名淵明。陶淵明出自顯宦之家,書香門弟,雖然家道中落,但家中藏書豐富,家庭教育良好,養成他愛好讀書的習慣。他曾說:「少年來好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陶淵明從小即喜愛閱讀,當讀到對書中文義有所領悟時,便高興得忘了進食。由此可見他以閱讀來豐富他的精神世界。後來「開卷有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打開書本閱讀,即能得到好處。在宋.王闢之的《澠水燕談錄》裡記載了一則 「開卷有益」的例子:宋太宗趙光義非常喜歡讀書,但歷代典籍文史資料實在太多,所以他命令當時的大文學家李昉主持編...
陶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陶的曾孫,一名淵明,字元亮,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牧豬奴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賭博或弈棋。語出《晉書.卷六六.列傳.陶》:「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搏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將則加鞭扑,曰:『樗蒱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生之法言,不可行也。』」
川流不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川流不息」。見「川流不息」條。01.南朝梁.元帝《金樓子.卷二.后妃篇》:「過隙難留,川流不舍,往而不還者,年也。」02.南朝梁.皇《論語集解義疏.卷五.子罕》:「孫綽云:『川流不舍,年逝不停,時已晏矣!而道猶不興,所以憂歎也。』」
一刀見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針見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陶(西元259∼334),字士行,潯陽人,東晉名臣。父親早年亡故,自幼由母親撫養成人,並以恩威並重的方法教導,對陶日後為官的清廉,有著很大的影響。典源此處是記錄陶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陶上廁所時,看見一個身穿紅衣、包著頭巾的人,說他以後會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另外一個看相的人,也說他左手中指有一條垂直的指紋,將來地位會非常尊貴、崇高,會得到「公」的爵位。陶就用針刺破手指,鮮血噴灑到牆壁上,居然形成了一個「公」字。再用紙包裹手指,而「公」字竟愈發明顯。陶後來果真當了八州的都督。這是關於「一針見血」的一段故事。後來「一針見血」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演變...
三折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閱歷深,取得豐富的經驗,自然造詣精深。參見「三折肱為良醫」條。宋.張〈歲時書事〉詩:「年來三折肱,逢人漫稱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