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軍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調遣兵士的信符。剖竹為二,由國君和主帥各持其一。後以文書代替。明.沈明臣〈凱歌〉:「銜枚夜度五千兵,密領軍符號令明。」
土木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西元1449),英宗信宦官王振的意見,率領大軍親征也先,於土木堡兵敗被俘,兵士死傷慘重。史稱「土木之變」。
糧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軍隊中全部兵士每月所需糧餉數目的清單。
勞軍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慰勞兵士的團體。如:「藝人們組勞軍團到各地勞軍,受到熱烈的歡迎。」
矯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過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的「矯枉過直」演變而出,用來指人糾正偏差超過適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
波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亡。《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㠠山遠公話》:「是時眾僧例總波逃走出,惟有遠公上足弟子雲慶和尚,為師禮法,緣情切,未敢東西迴避。」《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韓擒虎話本》:「陳王見隨駕兵士到來,遂乃波逃。入一枯井,神明不助,化為平地。」也作「波濤」、「逋逃」。
羸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衰弱疲憊的軍隊。古時作戰,常將精兵隱藏起來,而以疲弱的兵士誘敵。《左傳.桓公六年》:「請羸師以張之。」唐.元稹〈酬段丞與諸棋流會宿弊居見贈二十四韻〉:「堂堂排直陣,袞袞逼羸師。」
義務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兵制度下的兵士
未識一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容易認識的字,如果連「丁」字都不認識,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這句話不但誇讚了自己,也取笑了長於武藝的兵士。使得士兵們相當地氣憤,對他們深惡痛絕。後來「目不識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收心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或軍隊為了讓學員或兵士將放失的心收回來,所進行的操練,經常於放長假後舉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