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善價而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待價而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待價而沽」原作「善賈而沽」。子貢是孔子眾多弟子之一,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並且口才極佳。他一直覺得自己的老師學問好,又具才幹,像現在這樣被埋沒實在太可惜了,應該投靠一個賢能君主以一展長才。於是他問孔子:「有塊美玉在這裡,您認為應該找個木匣子把它收藏起來,還是求個好價錢賣了呢?」孔子一聽就明白子貢話中所指,便回答:「賣了吧!賣了吧!我是在等有人出高價呢!」這段師生對答中,是把懷才不遇的孔子比喻成美玉,把期待中的賢能君主比喻成識貨的好商人。孔子為了尋找願意出高價的人,花費了十三年周遊列國,直到六十八歲那年才放棄希望,返回故鄉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後來「...
維高斯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維·維谷斯基(lang|ru|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ыготский, Lev Semenovich Vygotsky,1896年11月17日~1934年6月11日),蘇聯心理學家。他受到皮亞杰的啟發,從他的理論發展出一套更完善的發展理論體系。可惜他於37歲因肺炎英年早逝,而他的作品在當時亦只有俄語版本留存。由於他的政見與斯大林相左,以及其理論不為當時蘇聯的心理學家所認同,他的作品在蘇聯一直被人忽視,並不為外人所瞭解。直到八十年代前蘇聯文件被解封之後,他的理論才廣為西方所知,並迅即被翻譯成各國文字;而他的學生亦...
杯盤狼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杯盤狼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滑稽列傳》記載了淳于髡,他是戰國時代齊國人,口才很好,善於辯論,經常用一些隱語勸諷君王,既不會得罪君王,又能讓君王樂於接受。齊威王雖很有才能,可惜日夜沉迷於酒色。有一次,威王在後宮擺設酒宴,召淳于髡前來參加。威王問:「先生的酒量如何?」淳于髡回答:「我啊,喝一斗會醉,喝一石也會醉。」威王覺得很奇怪,因為一斗跟一石差了十倍,就問他是什麼原因。淳于髡回答說:「如果我在大王面前飲酒,各位官員在旁,那我心中充滿戒慎恐懼,只要喝一斗酒就會醉了。如果是朋友之間喝酒,互行酒令娛樂,那麼就算飲八斗酒也不醉。如果宴飲之後,桌上杯盤散亂,堂上燭火熄滅,主人送走其...
生不逢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生不逢時注音︰ㄕㄥ ㄅㄨˋ ㄈㄥˊ ㄕˊ漢語拼音︰shēng bù féng shí釋義︰即「生不逢辰」。見「生不逢辰」條。 01.漢.焦延壽《易林.卷一六.中孚之渙》:「生不逢時,困且多憂,年衰老極,中心悲愁。」 02.《續孽海花.第四六回》:「可惜他生不逢時,若在康熙、乾、嘉時代,比較王漁洋、阮芸臺真在伯仲之間。」
王之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王之渙是盛唐詩人,生卒年記載不詳,據考證,大約是西元688~742年。 簡介擅長描寫邊塞風光,曾任職主管文書簿記,後因誹謗辭職,十五年後,才又擔任補文安郡文安縣尉。王之渙,或作王之奐,字季淩,出身太原王家,是當時望族。常與王昌齡、高適、等詩人交流,故在當時就已經非常有名,可惜對他的記載相當稀少。 評價靳能在墓志銘中稱王之渙“孝聞于家,義聞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可謂對王之渙一生的完美概括。 著作《登鶴雀樓》《涼州詞》等,由於作品散失太多,能留下的著作極少。資料來源:網路
寂寂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名氣,不為眾人所知。如:「他寫作多年,可惜時運不濟,仍寂寂無聞。」
一木難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瀕臨倒塌的大廈,只靠一根梁柱實難以支撐。比喻事情異常艱鉅,非一人所能支持。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一齣:「不想一木難支將顛運,可惜枉費了精神,志未伸。」也作「獨木難支」、「一木難扶」。
往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與來。《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我們多有貨物將去,兄並無所有,覺得空了一番往返,也可惜了。」
卷土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一種怯懦的行為。其實他所率領的一批江東子弟,其中不乏才俊,若是能重振旗鼓,誰勝誰敗都還說不定呢!可惜的是項羽偏偏選擇了以死逃避,斷送了一切的可能。後來「捲土重來」這個成語,就從「卷土重來未可知」這一詩句摘錄而成,用來比喻事情失敗後,重新整頓,再次來過。亦用於比喻恢復舊有的局面、局勢。出現「捲土重來」的書證如《明史.卷二七九.吳貞毓列傳》:「章下廷議,李定國等言:『行人議是。但前途尚寬,暫移蹕,捲土重來,再圖恢復,未晚也。』乃扈王入緬甸。」
善賈而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待價而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待價而沽」原作「善賈而沽」。子貢是孔子眾多弟子之一,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並且口才極佳。他一直覺得自己的老師學問好,又具才幹,像現在這樣被埋沒實在太可惜了,應該投靠一個賢能君主以一展長才。於是他問孔子:「有塊美玉在這裡,您認為應該找個木匣子把它收藏起來,還是求個好價錢賣了呢?」孔子一聽就明白子貢話中所指,便回答:「賣了吧!賣了吧!我是在等有人出高價呢!」這段師生對答中,是把懷才不遇的孔子比喻成美玉,把期待中的賢能君主比喻成識貨的好商人。孔子為了尋找願意出高價的人,花費了十三年周遊列國,直到六十八歲那年才放棄希望,返回故鄉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後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