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司馬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9~251)字仲達,三國魏溫縣人。有雄才,多權變,文帝甚親重之,屢出師與蜀相諸葛亮相抗,使亮不能得志於中原,後以丞相執國政。其孫司馬炎終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宣帝。
聲譽鵲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望突然崛起,如鵲驚飛。如:「他年紀輕輕,但治學有方,而今聲譽鵲起,可謂少年得志。」
范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東南)人。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後與魯國孔熙先謀逆,伏誅。著有《後漢書》,為四史之一。
窮愁潦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困愁苦,失意不得志。如:「許多成功者在未成名之前,也曾嚐過窮愁潦倒的滋味。」
溫庭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詩詞,喜譏刺權貴,多觸忌諱。由於形貌奇醜,因號「溫鐘馗」。他在政治上遭受到統治者的種種壓迫,鬱鬱不得志,屢試進士不第,官僅至國子助教。在日常生活方面,《舊唐書‧文苑傳》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絃吹之音,為側豔之詞」,說明瞭他行無檢幅,常出入於歌樓妓院;亦因此,溫庭筠的詞風華麗濃艷,而其詞的題材內容,主要是以描寫美人的苦悶情緒、追求真誠的愛情為主。溫庭筠詩風上承唐朝詩歌傳統,下啟五代文人填詞風氣之先,特別是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 溫詞特色溫詞特色,最善以細膩婉麗之文筆,寫出深遠惆悵之感;以詞藻艷麗,鉤畫鋪陳人物神態及...
失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如意、不得志。《文選.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志。」唐.韓愈〈馬厭穀〉詩:「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得志時,攄舒久鬱之氣。如:「揚眉吐氣」。《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機會,轟轟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國人吐氣,至於大局也不能顧得。」
金相玉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外俱美。本為王逸對屈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給予完美的評價。語出《楚辭.王逸.離騷章句序》:「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後用以形容人、物或文的內外兼美,尊貴而永不磨滅。《周書.卷二三.蘇綽傳》:「若刀筆之中而得志行,是則金相玉質,內外俱美,實為人寶也。」也作「玉質金相」。
喪家之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喪事人家的狗,因主人悲傷哀慟,故乏餵養照顧而不得意。語出《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若喪家之狗。」喪音ㄙㄤ。後多轉指無家可歸的狗,用來比喻不得志、無所歸宿或驚慌失措的人。喪音ㄙㄤˋ。《晉書.卷五五.夏侯湛傳》:「當此之時,若失水之魚,喪家之狗,行不勝衣,言不出口,安能干當世之務。」《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喪家之狗。」也作「喪家狗」、「喪家之犬」。
瓦釜之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