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 陳陶(約812年—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宣宗大中時,遊學長安,後旅泊贛、皖、閩、蘇、浙諸地,留下大量詩作,或抒寫壯志,或拜謁官吏,或寄贈友人,或遊歷名勝,或寄託鄉情。但作為追逐功名的知識分子,因不得志,鬱鬱不歡,漸漸“消磨世人名利心,淡若岩間一流水”(《贈野老》),甚至心灰意倦,“無因得似滄溟叟,始憶離巣已倦飛”。南唐時,隱居洪州西山,不知所終。陳陶留有詩集十卷,已散佚,後人輯得《陳嵩伯詩集》二卷,編入《全唐詩》。 觀點 晚唐時期,中央王朝在宦官專政、朋黨交爭的局...
滯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拘泥、固執。《朱子語類.卷六七.易.綱領下》:「若先靠定一事說,則滯泥不通了。」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孩兒忒滯泥,不必再沉吟。待他得志後,方顯老夫心。」
復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一死,何遽如是也!」累年同艱危,情義甚篤。……帝在房州時,常謂后曰:「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上官昭容邪說,引武三思入宮中,升御床,與后雙陸,帝為點籌,以為歡笑,醜聲日聞於外。乃大出宮女,雖左右內職,亦許時出禁中。〔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資治通鑑.卷二○八.唐紀二四.中宗神龍元年》
窮兵極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瓚1>既累為紹2>所敗,而猶攻之不已,虞3>患其黷武,且慮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許行,而稍節其稟假4>。瓚怒,屢違節度,又復侵犯百姓。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數抄奪之。積不能禁,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瓚乃築京於薊城以備虞。虞數請瓚,輒稱病不應。虞乃密謀討之,以告東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虞乃止。 〔注解〕 (1) 瓚:公孫瓚(?∼西元199),字伯珪,東漢遼西令支人。曾令烏桓遠竄塞外,又鎮壓黃巾軍有功。後與袁紹相爭冀州,兵敗...
貉一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丘之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載,漢朝時的楊惲(ㄩㄣˋ),父親楊敞是昭帝時的丞相,他自己能力又強,所以年輕時就在朝廷裡擔任要職,聲名顯赫。因少年得志,所以不覺中顯露驕傲的態度,常常得罪別人,其中與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長樂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了一狀,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一條罪狀大意是說: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ㄔㄢˊ ㄩˊ)被人殺害的消息。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
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戰國時人蘇秦的字。參見「蘇秦」條。後多借指曾經不得志而後發達者。唐.高適〈別王徹〉詩:「吾知十年後,季子多黃金。」
騰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升。引申有地位上升或宦途得意的意思。《聊齋志異.卷一一.書癡》:「君所以不能騰達者,徒以讀耳。」
山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然界的景色。《南史.卷一九.列傳.謝靈運》:「出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遊遨,遍歷諸縣。」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畫辯》:「米南宮多游江湖閒,每卜居必擇山水明秀處,其初本不能作畫,後以目所見,日漸模效之,遂得天趣。」
忍不可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9∼251),字仲達,三國魏溫縣人。有雄才,多權變,文帝甚親重之,屢出師與蜀相諸葛亮相抗,使亮不能得志於中原,後以丞相執國政。其孫司馬炎終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宣帝。
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到遠處或國外求學。《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鍾愛,把他縱容得志氣極高,向父母要了些銀子,到上海遊學。」也作「游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