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化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菩薩為教化眾生而顯現的生命形態;亦指人或事物所轉化的種種形象。《西遊記》第一七回:「爾時菩薩迺以廣大慈悲,無邊法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惚之間,變作凌虛仙子。」《西遊記》第二五回:「卻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一夢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柯一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人李公佐曾經寫過一篇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在唐德宗貞元七年九月,東平郡人淳于棼(ㄈㄣˊ)與友人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飲酒,他因為喝了太多而醉得不醒人事。被兩個朋友送回家後,惚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廣受人民愛戴,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子女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和歸宿。後來公主因病過世,於是淳于棼罷去南柯郡太守的職位回到國都。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察覺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要他回家鄉探望親人。淳于棼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仍舊睡在東廂房。送他回來的兩個紫衣使者於是大聲呼喚他的名字,他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醒來後,看到家...
心神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心神惚、心猿意馬、三心二意
弩張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劍拔弩張」。見「劍拔弩張」(一)。01.明.豐坊《真賞齋賦》:「弩張劍拔,虎跳龍盤。」02.清.范鍇《漢口叢談》卷三:「意自飛揚,若弩張劍拔;思無停滯,還同雨濺風摶。」
如醉如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神情惚,陶醉於其中。《喻世明言.卷三四.李公子救蛇獲稱心》:「但聞異香馥郁,瑞氣氤氳,李元不知手足所措,如醉如痴。」《紅樓夢》第二三回:「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一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也作「如痴如醉」、「如痴似醉」、「似醉如痴」。
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神狀態。《三國演義》第八回:「吾前日病中,心神惚,誤言傷汝,汝勿記心。」《紅樓夢》第八○回:「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動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內心受感動。《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壇,天子自竹宮而望拜,百官侍祠者數百人,皆肅然動心焉。」《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
悠悠忽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神志惚。《文選.宋玉.高唐賦》:「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魄散魂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精氣,就是魂魄,一旦魂魄離開身體,消散無形,人就會死去。有時候人因為受到外物的誘惑,變得心神不寧、惚迷亂,就好像魂魄暫時離開了身體,這時人們就用「魂飛魄散」來形容這種情形。在所引典源宋.羅燁《醉翁談錄.甲集.卷二.張氏夜奔呂星哥》中,形容男女主角彼此情意合,以致成天心神不寧,只有想到對方,就好像魄散魂飛了。後來「魂飛魄散」這句成語或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心神不寧、惚迷亂。
如夢初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從睡夢中剛醒過來。比喻從糊塗、錯誤的認識中然大悟。《三國演義》第三六回:「玄德聞徐庶之語,方悟司馬德操之言,似醉方醒,如夢初覺。」《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崔生如夢初覺,驚疑了半日始定。」也作「如夢方醒」、「如夢初醒」。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