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夏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淡單純的意念中,有捕捉不到的驚喜。夏宇的世界既不廣闊,也不深邃;表面上她也許是在向你訴說詮釋,及至然大悟,你會暗暗擊掌她的某此隱秘的意象,實在是很駭人的。她不只為語言而語言,也不是為意象而意象,文字本身是表現必備的工具,她能活用文字,而使其在一首詩中產生震撼的力量。夏宇的詩作,愛情題材占著相當的比重。她的愛情,不屬於狂熱型,而是屬於熾熱型;不屬於隨意型,而是屬於思索型,因而她的愛情詩不是軟綿綿,百花殘、嬌無力,而是充滿著內在的、震撼的力量,是冷竣中藏著熱烈,苦澀中溢滿甜蜜。臺灣後現代詩的理論倡導者為羅青,於1989年...
前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一陣子。《三國演義》第八回:「吾前日病中,心神惚,誤言傷汝,汝勿記心。」《紅樓夢》第四五回:「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說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也作「前兒」。
三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地、人。《易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晉.潘岳〈西征賦〉:「寥廓惚,化一氣而甄三才,此三才者,天地人道。」也稱為「三極」。
痛楚徹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端的痛苦。宋.洪邁《夷堅甲志.卷二.神告方》:「庖人揮刀誤傷指,血落食中,惚之際,手若為人所掣入鑊內,痛楚徹骨,號呼欲死。」也作「痛澈骨髓」、「痛入骨髓」。
爽然若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5 相似詞6 相反詞7 5.例句 1.出處 出自漢朝 司馬遷史記裡的屈原賈生列傳:「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翻譯:「讀了賈誼的鵩鳥賦,發現他把生死看成一樣,不在乎離開或留在朝廷;讀了之後,我不禁惚惚,好像失去了些什麼。」 2.語譯 爽然,是失意的樣子形容一個人惚惆悵 3.故事內容 無...
如夢方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從睡夢中剛醒過來。比喻人從糊塗、錯誤的認識中然大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王氏如夢方醒,不勝感激。」《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一席話,說得蘧公孫如夢方醒。」也作「如夢初覺」、「如夢初醒」。
東窗事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東窗事發」。見「東窗事發」條。01.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泄漏秦太師東窗事犯。」02.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三.辯證類五.東窗事犯》:「宋押衙何立,秦太師差往東南第一峰勾幹。惚人引至陰司,見秦對岳事,令歸告夫人東窗事犯矣。」
心融神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神融會貫通,領悟明白。宋.朱熹〈答廖子晦〉:「工夫久之,自當心融神會,默與契合。」《五燈會元.卷一九.石霜圓禪師法嗣》:「乃宵遁瑞州九峰,若舊遊,眷不忍去,遂落髮。每閱經,心融神會。」
一枕槐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柯一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人李公佐曾經寫過一篇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在唐德宗貞元七年九月,東平郡人淳于棼(ㄈㄣˊ)與友人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飲酒,他因為喝了太多而醉得不醒人事。被兩個朋友送回家後,惚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廣受人民愛戴,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子女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和歸宿。後來公主因病過世,於是淳于棼罷去南柯郡太守的職位回到國都。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察覺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要他回家鄉探望親人。淳于棼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仍舊睡在東廂房。送他回來的兩個紫衣使者於是大聲呼喚他的名字,他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醒來後,看到家...
孤形單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獨一人。《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牧羊記.北海牧羝》:「冷冷清清孤形單影,靜沒一個人來至。」也作「孤形隻影」、「孤身隻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