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8.16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載,東晉時,野心勃勃的前秦苻堅想要征服中原。孝武帝太元八年,他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肥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八萬精兵抗敵。苻堅以為東晉兵少,想優勢快攻把晉軍打敗,沒想到晉軍靠著奇襲,使苻堅喪失許多大將和士兵。肥水戰前苻堅登上壽陽城觀察晉軍的動靜,發現晉軍的部隊嚴整,訓練有素,將士精神旺盛,鬥志高昂。再遙望八公山,見到山上長著許多類似人形的草木,竟以為都是晉軍。於是回頭對他弟弟苻融說:「你看那山上,還有那麼多實力強大的軍隊,誰說晉兵很少呢?」而流露出悵然若失的憂慮。之後苻堅在肥水被謝玄所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草木皆兵」這句成語就...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捕魚用的竹器。得魚忘筌指捕得到了魚,便忘掉了用來捕魚的筌。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也比喻人在達到目的以後,就忘記他賴以成功的藉。語本《莊子.外物》。[例]做人要飲水思源,千萬不能得魚忘筌,忘了根本。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怙,恃。悛,悔改。「怙惡不悛」指人作惡多端,不肯悔改。語本《左傳.隱公六年》。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狐狸與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風嚇走百獸,卻使老虎誤信百獸乃畏狐狸而走。見《戰國策.楚策一》。後比喻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回:「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個缺,得了個差使,就狐假虎威的發作起來了。」也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指南方天氣暑熱,牛極怕熱,所以看到月亮時以為是太陽,於是見月就喘氣,所以有「見月而喘」的說法。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其中含有嘲笑的成分。也可表示不明實際狀況,單表面便作出錯誤的判斷。吳,指江淮一帶地方,即中國南方。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篇:「滿分畏風,在晉武帝座,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故事在晉武帝(司馬炎)時,有一個叫滿奮的人,向來都怕吹冷風,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風。有一天,風很大,他剛好進宮朝見武帝,看見宮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的,不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任由、任。如:「聽其自然」、「悉聽尊便」、「聽天由命」。《西遊記》第九回:「這江州有個金山寺、焦山寺,聽你在那個寺裡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便、就。如:「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藉。《荀子.正名》:「徵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安帝乳母王聖,因保養勤,緣恩放恣。」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杜撰,隨意牽合。如:「一棵老樹經由久來的渲染與穿鑿附會,竟成了法力無邊的大樹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