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震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震驚恐懼而屈服。[例]這部災難片拍攝逼真,場面大,觀眾無不深受震懾。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大將,乃關雲長也。李典縱馬混戰,奪路而走。于禁見糧草車輛,都被火燒,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蘭、韓來救糧草,正遇張飛。戰不數合,張飛一槍刺夏侯蘭於馬下。韓奪路走脫。直殺到天明,卻纔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後人有詩曰:「博望1>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2>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注解〕 (1) 博望:縣名。地約在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漢時設置,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用火攻,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 (2) 直須:竟須、還要。
萬劫不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家稱世界一成一毀為一劫。萬劫,指極長的時間,有永遠的意思。唐代李白〈短歌行〉說:「蒼穹茫茫,萬劫太極長。」《西遊記》第二回說:「把你這猢猻剝皮剉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用的都是這個意思。至於「萬劫不復」,這句成語本來是說人一旦墮入地獄,雖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在佛教經典〈梵網經菩薩戒序〉中,勸人要「自知有罪當懺悔,懺悔即安樂,不懺悔罪益深」,意思就是要人如果自知有罪,要能懺悔才能安樂;不知懺悔,將加深罪惡。這篇經文另外還說:一個人如果不對罪惡存有戒慎之心,就容易縱情懈怠,所以不要輕視小罪過,以為沒有關係。要知道罪惡之心就像小水滴,不去理會,終究會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寬廣、空闊。如:「曠野」。唐.孟然〈宿建德江〉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杜甫〈除草〉詩:「自茲藩籬曠,更覺松竹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準備、設置。唐.孟然〈過故人莊〉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紅樓夢》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不知可納芹意否?」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人受到現實環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今日你看到了大海,才發現黃河的渺小,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在瀚無窮的天地之間,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後來後來「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書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人殷被黜放,終日以手指向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見《晉書.卷七七.殷傳》。後比喻失意、激憤的狀態。金.元好問〈鎮平縣齋感懷〉詩:「書空咄咄知誰解,擊缶嗚嗚卻自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握住、拿著。《說文解字.手部》:「把,握也。」如:「把手言歡」、「把住欄干」。唐.孟然〈過故人莊〉詩:「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廣大無邊際。《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豳,曰:『美哉!蕩哉!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青冥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一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水的奔流通暢快速。如:「黃河之水,蕩蕩,一瀉千里。」《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回時乘著水勢,一瀉千里,好不順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