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車載斗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載量車斗注音︰ㄗㄞˋ ㄌ|ㄤˊ ㄔㄜ ㄉㄡˇ漢語拼音︰zài liáng chē dǒu釋義︰猶「車載斗量」。見「車載斗量」條。 01.宋.李曾伯〈水龍吟.吾皇神武中興〉詞:「天我家仁厚。盛英才、載量車斗。中流孤艇,千鈞一髮,老夫何有!」 參考詞語︰斗量車載注音︰ㄉㄡˇ ㄌ|ㄤˊ ㄔㄜ ㄗㄞˋ漢語拼音︰dǒu liáng chē zài釋義︰猶「車載斗量」。見「車載斗量」條。 01.宋.辛棄疾〈玉樓春.君如九醞臺粘琖〉詞:「向來珠履玉簪人,頗覺斗量車載滿。」 02.清.張興烈〈人海歌〉:「在山泉清出山濁,大海枯魚悲刺促;斗量車載恥無名,入座應歌貂不足。」
天涯何處無芳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各處皆有賞心悅目的花草,後用以比喻不必過分戀某些人或事物。宋.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公文。同「札」。如:「劄子」。《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安老爺自從接了調署的劄文,便一面打發家到高堰通判任所。」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孤苦伶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孑然一身,形單影隻,形影相弔,舉目無親,鰥寡孤獨反義:三親六辨似: 「孤苦伶仃」及「孑然一身」、「形單影隻」都可用來形容孤獨而沒有依靠。 「孤苦伶仃」不僅有孤單,且另有困苦之義;「孑然一身」、「形單影隻」純指孤單,只能用在一個人身上。 孤苦伶仃 孑然一身形單影隻 辨似例句 ○ ㄨ 這群熱心的義工,長久以來照顧著這些~的老人,讓他們衣食無缺。 ㄨ ○ 他在臺灣,無親無故的,又沒有成家,至今仍是~。
心驚膽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夠改派別人去。」原文的「膽戰心驚」就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後來「心驚膽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如《西遊記》第一○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守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唐演義》第三五回:「今願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萬一洩漏風聲,娘娘與夫人們只道妾等巧詐,以博聖恩寵。」
媽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母親的稱呼。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黃法師醮》:「黃師見夫人在坐,叔介至前,即仆地曰:『媽媽在此,……。』」《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三出》:「奴家爹爹王德用,身為宰執,名號黑王。媽媽兩國夫人劉氏。」(2)對年長婦人的稱呼。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二齣:「東村頭張媽媽,西村頭李媽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兩個見是個婦人,無甚妨礙,便動問道:『媽媽何來?為甚這般苦楚?可對我們說知則個。』」(3)對老妻的稱呼。《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士廉,年過六旬,媽媽死後,孑然一身,並無兒女。」《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衙內告夫人:『媽媽尊察,只取得他來,交為一妳母足矣。』」(4)鴇母。即妓女的假母。《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師師聞道,諕得魂不著體,急離坐位,說與他娘……,李媽媽聽得這話,慌忙走去告報與左右二廂捉殺使孫榮。」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二折:「妾身是洛陽樂籍張媽媽是也。來到這汴梁聞知這鄭一女兒月蓮,因不掙錢,賭氣要賣。」也稱為「媽兒」。(5)婢女對女主人的稱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二出》:「(淨、貼)媽媽,莫要提起。(未)照管頭撞。(丑)你與我請府轎先去,我一面備馬來。」《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告媽媽,不是錦兒多口,不如媽媽且歸,明日爹爹自歸來。」(6)對婆婆的稱呼。《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惱得心頭火氣沖,不知那個是媽媽,不知那個是公公。」
關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關懷、關切、關心、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用以稱同胞先出生者。如:「長兄如父」。(2)用以尊稱同輩中比自己年紀大的男性。如:「表兄」。(3)朋友間相互的敬稱。如:「仁兄」、「老兄」。唐.韓愈〈與孟尚書書〉:「辱吾兄厚,而不獲承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