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留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戀而捨不得離去或放棄。《三國演義》第一九回:「操有留戀之意。宮逕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文明小史》第一八回:「當下幾個人並無心留戀街上的夜景,匆匆回到棧房。」
徘徊歧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叉路口走來走去,無法決定去向。比喻猶豫不決,不能當機立斷。「歧」文獻異文作「岐」。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若其戀窮城,徘徊岐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冥冥之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所無法預測,人力無法控制等不可理解的狀況。亦即一般所稱的命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使我兩人冥冥之中,遂為兒女姻。」
半信半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點兒相信,也有點兒懷疑,對於是非真假無法判定。如:「由於眾說紛紜,導致大伙兒這件事情仍是半信半疑,無法判定真假。」《孤本元明雜劇.洞天玄記.第二折》:「師傅苦勸弟子回頭,弟子半信半疑。若是形山好景,惟恐不實。」《紅樓夢》第一○一回:「如今老爺放了外任,或者接家來,順便還家,奶奶可不是『衣錦還鄉』了。一面說,一面抄了個籤經交與丫頭。鳳姐也半信半疑的。」
四分五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猶「四分五裂」。見「四分五裂」條。 01.《董西廂.卷二》:「驀聞人道,森森地諕得魂離殼。全家愛,多應是四分五落。」
何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足掛齒」。見「不足掛齒」條。01.宋.蘇軾〈與朱康叔書〉一七首之一二:「某每蒙公念,遠致珍物,勞人重費,豈不肖所安耶?所問凌翠,至今虛位,雲乃權發遣耳。何足掛齒牙,呵呵!」02.《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笑道:『這是一時應酬之作,何足掛齒?』」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更深層地看,這可能有更多是來自廖鴻基對於他所生長的台灣,有著深沉的彷若從海洋深處拔起的高山一樣的戀,這才使他在不斷出海的過程中,得以省視、反思,回返到他所出發的港岸、他所出生的土地,為台灣踏履實踐,並透過不斷的書寫,建構「海洋台灣意象」和文化的所在。 著作:著有《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漂島──一趟遠洋記述》、《台灣島巡禮》、《腳跡船痕》、《海天浮沉》等。資料來源:向陽為《腳跡船痕》寫的序。http://sunmoo...
年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老、年紀大。晉.郭璞〈遊仙詩〉七首之四:「臨川哀年邁,撫心獨悲吒。」《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我沒攜來,因為家母年邁,不耐舟車之苦。」
林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關於作家3 著作4 評價 生平林良,筆名子敏,1924年10月10日出生於日本,祖籍福建省同安縣。七歲那年,林良的父親攜帶家遷居廈門。在大同國小唸幼稚園到國小畢業,初中時,由於中日戰爭開始,林良從鼓浪嶼同文書院輟學,跟隨著父親逃難至香港、越南,一年後在盤纏用盡的情況下,又回到鼓浪嶼,林良插班進入英國教會辦的英華書院。無情的戰火,漫燒至鼓浪嶼,林良全家又逃至漳州。在艱難的時局中謀生,林良父親的擔子是很沈重的,他是老大,找了一份小學教職的工作,幫忙維持家計。在漳州的第三年,林良的父親在九龍江游泳失事身亡,家...
泰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鏡花緣》第五九回:「史家哥哥固志在報仇;但他的家,豈無兵將護送?縱使殺害,他又豈肯干休?一經領兵到此,豈非泰山壓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