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時候、時刻。唐.杜甫〈述懷〉詩:「沉思歡會處,恐作窮獨叟。」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都門帳飲無,留戀處、蘭舟催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暢快的心。如:「排憂解悶」。唐.杜甫〈江亭〉詩:「故枺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事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是他的好友呂安為其兄呂巽誣諂繫獄,他仗義執言,卻受到牽連,在獄中藉以抒發情之作。他生性不與世俗同流,志在守樸全真,對於自己無端被陷害入獄,心中的哀痛和憤慨,是誰也比不上的。他感嘆身陷囹圄的殘酷事實,和本想「嗈嗈鳴鴈,奮翼北遊」──像雁一樣翱翔天際自在悠遊的願望相違背。最後他和呂安全因此被殺了。後人就以「事與願違」表示事實和願望相違背。
符號互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現出來,如:以出拳攻擊他人,並非純然由本能所驅使,而是經思考反應後攻擊,包含的可能有憤怒或恐懼的情因素存在。另一主要學者便是Ervin Goffman,高夫曼(Goffman)則認為人和人互動的過程有如在舞台上演戲,此即其著名的『劇場理論』,他認為人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釋出的訊息及符號,猶如演員在舞台上不停對另一演員釋放自身欲透露的訊息,此即前台,而不斷掩蓋己所不欲人知的訊息,也就是將訊息藏在身後的後台,不讓對方知道,而社會化程度越高的人,其控制訊息在前後台流動的能力越強;至於互動兩者之間以外的人士,則稱為第三者,第...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每下愈況」。見「每下愈況」條。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六.東坡一》:「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間有不入腔處,非盡如此,後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謬耳。」02.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南宋儒者似又竊釋氏餘,此即莊子所謂每況愈下也。」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後漢書.卷三五.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孽海花》第二五回:「不如仍請敬王出來,做個領袖,兩位老師,也該當仁不讓,恢復光十年前的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情、精神。[例]帶勁、幹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餘的。如:「衍字」。宋.鄭樵〈通志總序〉:「既無衍文,又無絕,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父兄的勸戒時,即使像先生您這麼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思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失、錯誤。
狗尾續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浦起龍《史通通釋.卷一.六家》:「首《尚書》家者,劉氏特以記言之體當之云爾。家不類,族不備,人非其倫,書是其體,則以其族歸之。不特七十一篇之《周書》為其餘,若衍若劭等書,時是記言之族,故亦以類相從。郭本紛紛譏劉氏以狗尾續貂,正緣不識『家』字所由,胥動浮言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