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7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知道。如:「得悉」、「洞悉」、「熟悉」、「敬悉」。南朝梁.統〈文選序〉:「隨時變改,難可詳悉。」唐.杜甫〈客夜〉詩:「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足印、印跡。《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俯視兮丹墀,思兮履綦。」《文選.張協.雜詩一○首之三》:「案無氏牘,庭無貢公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同。《漢書.卷七八.望之傳》:「會庭中,與丞相鈞禮。」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宋濂〈王貞婦傳〉:「貞婦處孤燈敗帷間,淒風。然中人歲積月深,必有甚不能堪者,恆人之情,寧不為之少衰!貞婦之操則愈堅如鐵石,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每每、屢次。《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唐.白居易〈渭村雨歸〉詩:「復茲夕陰起,野色重條。」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草廬三顧注音︰ㄘㄠˇ ㄌㄨˊ ㄙㄢ ㄍㄨˋ漢語拼音︰cǎo lú sān gù釋義︰猶「三顧茅廬」。見「三顧茅廬」條。 01.《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庾闡》:「夷吾相桓,漢登張;草廬三顧,臭若蘭芳。」 02.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下》:「草廬三顧動幽蟄,蕙帳一空生曉寒。」 參考詞語︰三顧草廬注音︰ㄙㄢ ㄍㄨˋ ㄘㄠˇ ㄌㄨˊ漢語拼音︰sān gù cǎo lú釋義︰猶「三顧茅廬」。見「三顧茅廬」條。 01.《南史.卷二六.袁湛列傳》:「(明帝)欽昂風素,頻降駕焉。及踐阼,奏事多留與語,謂曰:『我昔以卿有美名,親經相詣。』昂答曰:『陛下在田之日,遂蒙三顧草廬。』」 參考詞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如:「你再也休提。」元.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亂,他眼見情勢危險,就一直奔向皇宮去保護皇帝。宮中的侍衛看見有人跑來,立即拉弓準備射殺,幸好侍衛官隆望見稽紹雄偉的儀表,連忙制止侍衛,才救了他一命。不久,河間王和成都王合力侵犯國都。當時,許多官員和侍衛死的死,逃的逃;只有稽紹一人奮不顧身的用身體擋在皇帝的前面;後來,箭如雨般的射在稽紹身上,而稽紹終於傷重而死。稽紹身上的鮮血濺到了惠帝的衣服上,有人勸惠帝事後洗掉,惠帝卻捨不得。有人曾向司徒王戒形容稽紹殉難前的情形﹕【那天在人群中看到稽紹,他那雄偉英挺的樣子,就好像仙鶴立在雞群一樣。】王戒說﹕【你有沒有看過他的父親稽康...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元.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義》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史記.卷五三.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