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橫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amnophilus doliatus
體長15~16公分,虹膜淡黃色,雄鳥有黑色羽冠,基部為白色,背部至尾羽為黑白橫紋,頰至喉部為黑白縱紋,腹部橫紋黑色部分較細,雌鳥羽冠及背部至尾羽為紅棕色,頰部亦有黑白縱紋,腹部為黃褐色,亞成鳥雄鳥黑白橫紋有較多的褐色,亞成鳥雌鳥仍為棕色系,但有灰色細紋。
共17亞種,分布於中南美洲,由墨西哥東北部至秘魯西北及阿根廷東北部,海拔分布可至1,400公尺。
偏好潮濕森林的下層,或邊緣灌叢及藤蔓活動,常成對活動,為吵雜而好動的種類。叫聲為一連串快速下降的顫音,以昆蟲為食。繁殖期1~6月,在1~9公尺高的樹枝上築一杯狀的巢,雌雄共同分擔餵養的責任,白天雌雄鳥每1~2小時交換孵巢工作,但夜晚皆由雌鳥負責,每窩產2~3枚黃白色的卵,有些微紫褐色斑點,孵化期 15~16天,8~11天離巢。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鳥科(Family Thamnophi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作螞一樣看待。比喻輕視。唐.李白〈望鸚鵡洲懷禰衡〉詩:「魏帝營八極,觀一禰衡。」
廬山舟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廬山舟蛾Stauropus sikkimensis lushanus觸角茶褐色,雙櫛齒狀,先端近1/4絲狀。頭部及胸部深棕色混合白色毛,腹部淡棕色,胸、腹部腹面黃白色,腹部末端叢毛黃白色。前翅黑棕色,密佈著綠色鱗;前、後橫線黃白色,呈波狀;外緣線及亞外緣線呈黑棕色點狀;緣毛白色,摻雜黑棕色毛呈格狀花紋。後翅黃白色,頂角處具黑棕色斑塊,帶有稀疏零星的綠色鱗,後橫線於前緣區,黃白色;緣毛白色。本種分佈於台灣低海拔森林地區。寄主植物為杜英科(Elaeocarpaceae)的錫蘭橄欖(Elaeocarpus serratus)。幼蟲共六齡,老熟幼蟲會築繭化蛹,成蟲在春天羽化。本種枝描述內容主要參考引...
畢氏舉尾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螞,職雙態型,小工體長2.2–2.4mm,大工2.9–3.2mm。頭型卵圓或矩型。頭部與中軀體表平滑無明顯刻紋。明顯觸角窩但無明顯觸角溝。頭楯前緣中央前微微凹陷,具一對不明顯頭楯齒,頭楯齒毛、頭楯側毛明顯。大顎亞三角型;大顎前緣具4明顯突齒,2明顯前端齒,及基部2突齒。觸角11節,錘節2節。複眼呈橢圓型,大而明顯,約由數十個小眼組成。前胸背板微微隆起,前中胸背板著生2對明顯長針狀毛。後胸背板溝明顯呈縫線狀深凹,後胸側板呈微網紋狀刻紋。前伸腹節刺明顯較細長,長於基部的2倍。腹柄節扁平化,柄部與瘤部不易區分;由背面觀,腹柄節呈矩型,前緣略窄。無腹柄節刺,腹柄節下突起成小瘤狀突起,腹柄...
勤勉舉尾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螞,職單態型,體長3.2–3.4mm。頭型略呈圓型。頭部平滑無明顯刻紋,著生濃密短絲與數對長針狀毛。觸角窩部份外露但無明顯觸角溝。頭楯前緣平順無齒狀突起,頭楯齒毛與頭楯側毛明顯。大顎亞三角型;大顎前緣具4明顯突齒,2明顯前端齒,及基部2突齒。觸角11節,錘節3節。複眼呈橢圓型,大而明顯。前中胸背板癒合完全,呈圓弧狀隆起。前中胸背板表面平滑無明顯刻紋;中胸側板具明顯不規則點刻狀刻紋。後胸側板呈微網紋狀刻紋。前伸腹節刺明顯較粗短,長約基部的1.5倍,頂端較鈍。腹柄節扁平化,柄部與瘤部不易區分;由背面觀,腹柄節呈矩型,前緣略外突。腹柄節下突起瘤狀突起,具片狀構造延伸至腹柄節腹部後緣。腹柄節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孵化的蠶,色黑而小,似,故稱為「蠶」。宋.梅堯臣〈依韻和許待制偶書〉詩:「深屋鷰巢將欲補,密房蠶尚憂寒。」也稱為「蠶花」、「蠶」。
歐尼大頭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螞,職雙態型,工體長2.2–2.4mm,兵體長4.0–4.2mm。頭型卵圓型。無觸角溝。頭蓋上著生均勻長針狀毛與短針狀毛;表面明顯不規則皺紋狀刻紋,頭蓋中央部份較光滑刻紋不明顯。頭楯前緣平順無凹陷,具明顯成對頭楯側毛與頭楯隆骨毛。大顎亞三角型;大顎前緣具7個以上明顯突齒,最前端2個突齒大而明顯。觸角12節,錘節3節,錘節各節粗短,觸角柄節約與頭寬等長。複眼大而明顯,由數十個小眼組成。前中胸癒合,前胸背板明顯拱型隆起,橫條皺紋狀刻紋明顯,前緣呈明顯橫條隆脊狀;著生均勻之長針狀毛,側面較平滑無明顯刻紋。中胸背板微微凹陷,中胸側板明顯皺點狀刻紋。後胸背板溝凹陷,呈溝縫狀。前伸腹節無明顯...
恆春新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白屬 Neotermes Holmgren, 1911廣泛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區域,包含澳洲、伊索匹亞、Nearctic Region、Neotropical Region、東方區、巴布亞區域。新白屬在過去被認為是農業及森林害蟲,危害對象包含果樹及材木,例如可可亞 (Smith, 1985) 及柚木 (Kalshoven, 1954)。危害部位多半在較高的樹幹或枝條上,較少出現在樹幹基部。 恆春新白 Neotermes koshunensis (Shiraki, 1909)又被稱為亞洲乾木白 Asian dry-wood termite。
蟲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蟲之類。如:「這地方潮溼,免不得有些個蟲蟲的。」
黑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6 mm。體色變異多,但以黑褐色較常見。體型細長,類似螞,故名「蛛」。背甲細長,長度為寬度的二倍以上。頭部和胸部之間有明顯縊縮。眼域略呈方形。胸板狹長。上顎粗短。步足瘦弱,第I步足常上舉,擬態螞之觸角。雌蛛觸肢長達上顎的一半,末端寬扁,常被誤認為雄蛛。腹部細長,中部有長縊縮。雄蛛體長、體色與雌蛛同。但上顎特別長,向前直出,若包含上顎在內,雄蛛將比雌蛛更長。

【習性】   

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之低海拔山區和平原,常在葉面或樹幹上徘徊覓食, 形似螞,築巢於葉面下或二片樹葉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