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3.61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夏氏粗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螞,職單態型,工體長3.8–4.1mm。頭型矩型。頭蓋明顯點狀刻紋,著生稀疏短絲狀毛。前額葉發達呈葉狀,蓋住觸角窩,頭楯前緣中央微微凹陷,具頭楯側毛著生。大顎呈三角型,大顎前緣齒突9個,基角呈齒突狀。觸角12節。複眼小。前胸背板無突起,前中胸背板縫不明顯,前中胸背板密布短絲狀毛。有中胸側溝。後胸背板溝明顯,後胸氣孔明顯。前伸腹節氣孔呈長橢圓型,前伸腹節密布針狀毛。中足脛節與後足脛節各具有2根脛節距,一個櫛齒狀一為針狀。腹柄節無柄部,瘤部呈方型,腹柄節下突起呈梯角狀突起。腹錘背板著生許多直立針狀毛,螫針明顯。體軀單色深褐色。
碟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防止螞爬上菜櫥的碟狀器具。四周有凹槽可裝水,櫥腳放在碟中央平高處。
席氏舉尾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螞,職單態型,體長2.4–2.6mm。頭型卵圓或矩型。頭部與中軀體表刻紋明顯。觸角窩部份外露無明顯觸角溝。頭楯前緣中央前微微凹陷,具一對不明顯頭楯齒,頭楯齒毛、頭楯側毛明顯。大顎亞三角型;大顎前緣具4明顯突齒,2明顯前端齒,及基部2突齒。觸角11節,錘節2節。複眼呈橢圓型,大而明顯,約由數十個小眼組。前胸背板微微隆起,前中胸背板著生數對明顯針狀毛。後胸背板溝明顯呈縫線狀深凹,後胸側板呈微網紋狀刻紋。前伸腹節刺明顯較細長,長於基部的2倍。腹柄節扁平化,柄部與瘤部不易區分;由背面觀,腹柄節呈矩型,前緣略窄。無腹柄節刺,腹柄節下突起成小瘤狀突起,腹柄節表面平滑無明顯刻紋;背面後緣著生成對明...
小刺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螞,職單態型,工體長2.3–2.4mm。頭型呈矩型,前緣略窄。觸角窩發達,觸角溝明顯。頭蓋上明顯著生毛叢狀三分叉狀與四分叉狀體毛,明顯網紋狀刻紋。頭楯前緣平順中央無凹陷,頭楯側毛明顯,頭楯前緣明顯三分叉體毛著生。大顎三角型,明顯線條紋狀刻紋;大顎7齒,前端3齒較大。觸角12節,錘節3節。複眼明顯,略呈橢圓型。前中胸背板明顯拱狀隆起,網紋狀刻紋明顯,著生毛叢狀三分叉狀與四分叉狀體毛。後胸背板溝完全癒合不可見。前伸腹節網紋狀刻紋;前伸腹節刺明顯針刺狀,長度明顯長於基部。腹柄節與後腹柄節明顯網紋狀刻紋,著生毛叢狀三分叉狀體毛與四分叉狀體毛。腹柄節柄部長度略短於瘤部,瘤部呈矩型,前後緣明顯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楚王的近臣安陵君,自言願在楚王死後,捐軀為蓆蓐,以防止螻侵害王屍。典出《戰國策.楚策一》。後比喻以身殉主。《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傳》:「空有攀龍之心,徒懷蓐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屬節肢動物科的昆蟲。體形較一般的螞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徵同屬。

小象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象白 Nasutitermes parvonasutus (Shiraki, 1911) 之模式產地為台灣。
黑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Formicarius nigricapillus
體長18公分,喙黑色,眼圈附近有一圈窄的淡藍色裸毛區,頭、頸及胸部為黑色,飛羽邊緣有黃褐色,腰及尾上覆羽為紅棕色,尾羽黑色,腹部為黑灰色,亞成鳥較灰。
共2亞種,分布於中南美洲,由哥斯大黎加至秘魯西部,海拔分布400~1,200公尺。
在原始林或附近次生林地面活動,在地面翻動落葉找尋食物,以昆蟲、無脊惟動物及小型兩棲及爬蟲類為食,鳴唱會將頭部高高舉起,繁殖期4~5月,巢為杯狀,以枯葉組成,築於中空的斷樹幹或樹蕨頂部,高約l~2公尺,每窩產2枚污白色的卵,產出後轉為褐色。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鶇科(Family Formicariidae)
開墾單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螞,職單態型,工體長1.7 – 1.9 mm。頭型呈卵圓型。無明顯觸角窩且觸角溝不明顯。頭蓋上著生均勻短絲狀毛;表面光滑無明顯刻紋。頭楯窄,具明顯頭楯中毛與頭楯側毛。大顎亞三角型;大顎4齒。觸角12節,錘節3節。複眼明顯但極小,僅由1小眼構成。前中胸背板光滑無明顯刻紋,著生稀疏針狀體毛。前中胸癒合完全,中胸側板不規則點狀刻紋。後胸背板溝凹陷呈明顯線溝狀。前伸腹節刺退化不明顯,呈小突齒狀,前伸腹節後緣呈角突狀,上著生數對長針狀毛。腹柄節與後腹柄節光滑無明顯刻紋,針狀毛與絲狀毛稀疏著生。腹柄節瘤部三角狀;腹柄節下突起呈瘤狀小突。後腹柄節呈圓扁狀,側面觀小於腹柄節瘤部。腹錘背板光滑無刻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